當前位置:首頁 » 化妝技巧 » 戲曲化妝勒頭後面如何打結

戲曲化妝勒頭後面如何打結

發布時間: 2022-05-05 16:03:47

1. 戲曲演員怎麼化妝

都說「吃飯別上廚房,看戲別上後台」,演員在沒有打扮好時是不願意讓人看見的。所以對觀眾來說,後台總是神秘的。說來,京劇演員的化裝還是很有學問的。穿戴的先後順序是不能亂來的。

演員到後台先要洗臉、換水衣子(專用的化裝內衣),再到化妝台前抹彩或勾臉,臉部化好後,旦角演員還要梳大頭、貼片子(由梳頭桌師傅用榆樹膠刮好片子,折成小彎、撇桃、大柳等造型按臉型貼好)、插戴泡子,便可以穿彩褲、彩鞋或厚底靴、薄底鞋。接著是男演員勒頭、吊眉,再到衣箱那裡穿箭衣、打衣、系裙子、系大帶、絛子或穿靠衣、系靠旗,還要再到盔箱戴盔頭,再到衣箱穿外面的蟒袍、開氅或官衣等。需要戴髯口(鬍子)的還要到盔箱戴好髯口,至此穿戴整齊,才能到上場門附近的旗包箱拿各種兵器和馬鞭、牙笏、船槳等道具。在京劇演出的後台,我們就會看到所有的演員都在有條不紊地、按著這一順序穿戴化裝。

2. 唱戲扮妝的步驟是啥還有勒頭的步驟

勒頭是京劇化妝手法,用布帶子把頭勒緊,把眼睛吊起來。是為了塑造角色的型、性。
有人講京劇扮相和頭面已走到了形式美的盡頭,再也不能發展了,否則會影響對人物的創造。的確,近年來也有些泛形式美的趨勢,但是京劇的扮相是有它的規律的。它應該是烘雲托月式的手段,有利表達人物的真情實感,符合人物身份的穿戴規則,達到塑造戲曲人物的目的。

1、旦角扮相的規則:傳統戲的內容,大都是表現帝王將相、才子佳人,市井庶民的生活。依據歷史、服裝頭飾產生了京劇旦角扮相的程式。如:青衣,在京劇中大都是正旦,扮相要端莊大方,眉眼的勾畫要清秀,以鴨蛋形為一般標准。整體效果要雍容華貴,基本以戴點翠和銀丁頭面為主,根據人物、情節的變化決定頭飾的變化,以戴紅絨花、鳳頭桃為表示結婚、喜慶;以左戴茨茹葉為守寡、喪夫;右邊留甩發為表示流浪、發配、瘋癲的精神狀態,還有個別青衣戲挽縷子。

青衣戲在大頭的梳理上,首先依照演員的條件來決定。大頭梳的高、低、薄、厚、長、短的參照系數要結合演員的頭型、身量比例來意會。梳出的頭不撅不翹,和演員的頭相符貼,有整體的感覺,當然大簪別的位置要准確,梳理後的鑒賞標准要象演員自己的頭發做的一樣。大頭梳理後的下一道程序是戴頭面,標准有三:劇中人物年齡、身份;悲、喜劇;行當。如:悲劇人物,雖然有的戲戴點翠頭面,但也絕不是滿天飛翠,還應讓觀眾看出頭飾的布局和造型。一般花旦多扮演天真活潑的少女或大家閨秀,所以顏色上要鮮艷奪目、光彩照人,她們大都梳抓髻大頭,帶辮子,抓髻的長短要根據演員的個頭來決定,總起來說要適度,利於表演。頭要梳得比青衣小些,頭上抓髻還要打網子花,表示出她們未出閣的少女身份。少女頭面的選擇多以雙光水鑽為主,滿頭亮光閃閃,加上小鳳桃子的點綴,十分明快亮麗。有些花旦戲還戴一個耳挖子,形成一個「半邊翹」,即半頭草花,半頭頭面,也能產生一種「非工整的協調」,而後被人們沿襲下來形成一種程式。
武旦、刀馬旦,她們在劇中多扮演行俠仗義的英雄,表現形式也大多以武打為主,所以在裝飾、戴頭面上以少而輕為基本原則。大頭要求小而緊襯,無論做任何高難度技巧也不至於忝頭。其要領是:勒頭要勒的位置准確,尺寸、筋勁掌握適度,研究演員的頭型和技巧難度,考慮勒頭的高低、松緊,這種尺度仍然是靠經驗和感覺來判斷的。繼而,網子的大小要合適,底口要緊,在這種基礎上梳出的頭既刮凈又不會散。然後就是關鍵的水紗了,水紗的底口也要吃緊,這樣包出的頭,任演員跌打翻撲絕不會忝頭的。另外正面人物要插面牌、綉球,反面人物要插茨菇葉,右插絨球。反映神鬼戲中的武旦則要打綵球、戴額子,其顏色要與服裝相配套。綵球要扎得花瓣均勻,綢子不歪不斜,三個球的尺寸相對應。還有的武戲要根據人物身份在頭上捻犄子,方法是左右手各一根,在頭上反復相系,留出兩個犄角,以顯示人物干練、素樸的性格和身份。

彩旦,她們在劇中多扮演詼諧、逗哏、幽默的角色,當然正反面人物都有,我們要依據人物性格、年齡、身份來決定顏色和頭飾,基本上正面人物的彩旦梳平三套螞蟻鬏,反面人物梳蘇州撅,帶紅辣椒,網子的顏色及小裝飾因人物而定。

2、旗頭扮相要求:旗頭,在京劇中應用少,但它的梳法,旦角化妝師要必須掌握,它是難度較大的一種技術。旗頭,來源於清朝,旗人婦女的頭飾,搬上舞台的梳理技術是把生活原型適當加大,也更加藝術化了。如把旗人婦女的兩把頭改成青緞子製成,燕尾也是經藝術加工後,現於舞台上的樣子。燕尾的生活依據是限制旗人婦女頭部動作以顯示她們的莊重,到了舞台上美化了脖子的暴露部分,在表現人物的氣質上也是一個良好的手段。梳頭的要領是:首先打准旗頭座的位置,既不能前傾也不能後仰,待旗發梳好後不能出現鼓包,用胳膊一量沒縫、板平才稱符合標准。除正面規定的三花外,其它的裝飾、首飾要根據角色的身份和演員的條件飾戴。另外,清裝旗頭只有上朝時才戴穗子,這恐怕是遵從當時生活、宮廷規矩而設的程式吧。

3、古裝頭的產生和應用:古裝頭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先生的創舉。它始於繪畫《麻姑獻壽圖》,後梅先生又借鑒歌舞扮相,與戲曲頭面結合,產生的一種新的梳妝、扮相形式,在當時反應強烈,突破了戲曲舞台僅梳大頭的單一模式。

古裝頭,主要是製作頭套,當然要求長短、大小合適,而後根據不同的歷史時期,按角色年齡、身份和演員條件梳理出各種發髻和後邊梳一至兩個馬尾式發型來。一般來講,有身份的人物梳正髻為主;丫環、待女多梳偏髻。發髻的名稱有:一頭沉、二郎擔、五梅花、鳳看烏雲、偏月多種。頭上多以插戴小飾品為主。

總之,頭發的梳理,頭面飾戴的原則應是烘雲托月式的。要突出演員的扮相,角色的性格,人物的身份,而更重要的是利於塑造人物,表達情感,這是我們化,妝藝術所在。不能本末倒置地戴滿頭珠翠,梳得亂似塗鴉,就起不到為表演服務的作用了。
隨著歷史的發展、藝術的進步,中國戲曲藝術也應產生自身的與社會發展同步的活力。化妝藝術也絕不是什麼單純技術性的工作,它是舞台美術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和燈光、服裝、布景有著重要的關系。隨著時代的發展,特別是燈光技術的進步,給戲曲藝術的化妝也帶來了許多新的課題,戲曲表演藝術的現實主義精神在逐步顯現,也給化妝藝術帶來了新的挑戰。是保留傳統亘古不變,還是隨潮流而動,都是我們所研究的新問題。我想,戲曲藝術只有保留它的民族性,才能顯示它的世界性,我們要把前人的財富完全繼承下來才可能在此基礎上得以發展。
參考資料: http://www.shidaiguocui.com/class_search.php

3. 京劇化妝的吊眉要怎麼吊才好

箍頭(亞賽緊箍咒)

京劇演員勾油彩後,就開始吊眉。化妝師要用長長的綳帶將演員的頭上部纏好幾圈兒,眉一弔起來,面部表情瞬間神采飛揚、神韻萬千。

一般業余京劇演員都難過箍頭這一關,因為纏得特緊,造成短暫的腦供血不足,頭暈眼花,找不著北,有的業余演員連走路都走不穩。

目前許多業余京劇演員害怕箍頭吊眉,另外也怕造成皮膚鬆弛影響美容,一般由專業化妝師(或內行)靠純粹面部油彩化妝基本達到吊眉效果。

4. 戲曲頭套怎麼梳

很復雜,不是專業的一般不會梳頭。親要想會,現場學是一定的。
就旦角發型來說,有大頭、古裝頭、旗頭。主要步驟是:
1、勒頭,也叫「叼眼」,把頭發使勁向上勒,再綁起來,使旦角的秀眉入鬢,鳳目傳情。
2、貼片子,用榆樹膠掛用假發做的鬢發,貼在臉上,修飾臉型,七個「小彎」,兩個「大綹」。就這七個小彎排列的疏密、大小,就可以覺得演員的臉是否好看。
3、戴線簾子,一部分垂在腦後,兩部分垂在身前。
4、戴網子、橫簪、法墊
5、最後戴水紗固定、美化。
不是這么嚴格的步驟,到舞台上加上動作,頭上有什麼都會掉下來。

5. 戲曲中怎樣勒頭

戲曲演員上台之前都要勒頭,為的是吊起眉眼、顯得精神,便於戴盔頭等等頭飾。
男演員勒頭,一般分3道步驟:先是放網子,然後纏水紗,最後戴盔頭。根據角色需要,先後還得戴上鬢發、綢條等等。
這工作基本上都是由『盔箱』師傅來完成,『盔箱』也叫『帽箱』,是梨園界的行話,是專門管理盔頭箱的一個工種。演出時,盔箱師傅負責為主要演員勒頭,戴上盔帽、髯口、翎子等。干這行的,多是科班出身的演員,因為已不適合唱戲,就轉行到後台,做起傍角兒的工作。
勒頭,是標準的技術活。要先放網子。網子就像一頂黑色的帽子,兩邊有長長的帶子。網子怎麼放?老生與花臉放的位置不同。相比老生,花臉的網子要放高一點,以便露出勾畫過的腦門。放好網子,拎起兩根帶子卡住演員的眉梢,用力提,然後沿腦袋纏繞,演員立即劍眉上揚,眼睛炯炯發亮。戲曲演員演戲,特別講究眼神的功夫。頭勒得漂亮,演員上了台,眼睛特別有神。
纏水紗。水紗是一條黑色的、兩掌寬的真絲紗布,用之前,盔箱師傅將它浸泡在紅茶里,一次次浸、洗,直到黑色不會輕易掉落。纏的時候,盔箱師傅再次將水紗浸水、捏干、拉直。抖水紗,又是一個技術活:水紗不浸水,必然不挺直;若太濕,水珠往下滴,會染黑演員的白色大領。纏水紗時,盔箱師傅先在演員腦門上勒出一道漂亮的「月亮彎」,然後一圈繞到腦後;這時,如果角色需要,可以在兩側放上鬢發,水紗再繞一圈把鬢發固定住。
戴盔帽。盔帽大約130多種,有軟硬之分。硬盔有九龍冠、鳳冠、王帽、侯帽等,軟盔有小生巾、相巾、帝王巾等。從放網子到纏水紗再到戴盔帽,每一個步驟,盔帽師傅都得松緊有度。盔帽勒得太松,容易掉落;盔帽勒緊了,而裡面的網子勒得不夠緊,照樣出問題。 盔箱師傅勒頭時的手勁,很有講究。演員演文戲,不必勒得太緊。太緊了,缺少功力的演員容易四肢發麻,甚至惡心嘔吐。上演武戲,必須給演員勒緊頭,否則,開打、走吊毛、摔僵屍,盔帽極易掉落,行話稱「掭頭」。
戴甩發的網子,是必須加倍勒緊的。一般盔帽裡面的網子,多用棉布製作;而演員甩發時用的網子,由於外面不再戴盔帽,因此用棕絲織成,仿似真發。棕網容易滑落,盔箱師傅就會在裡面加墊一層棉布,勒的時候多加幾把勁,防止滑脫「掭頭」。
勒頭,對演員而言,也是需要慢慢修煉的功夫活。《參考相關知識》

6. 請教京劇花旦的上妝方法

京劇花旦的上妝方法,步驟如下:

一、旦角的臉部基本化妝步驟

京劇的旦角,包括青衣、花旦、馬刀旦、武旦,在演出前都要根據劇中所扮演的人物特點進行面部和頭部的化妝與裝飾。

旦角的化妝分為拍底色、拍腮紅、定妝、塗胭脂、畫眼圈、畫眉毛、畫嘴唇、勒頭、貼片子、梳扎、插戴頭面等程序。

1、拍底色:

底色由紅、白色的化妝油彩調配成嫩肉色。

底色的深淺要根據舞台燈光的強弱、人物的年齡、身份而加以區別。

拍底色的順序是先腦門、鼻子、下巴後拍兩頰、兩腮和脖子。

要注意是拍底色,不是抹,而且一定要拍均勻。

還要注意眉眼、鼻窩、嘴角、眼角等細小部位要面面俱到,既不要色彩太薄,露出皮膚本色,也不要太厚,如戴面具。

2、塗腮紅:

以大紅色化妝油彩為主,略加玫瑰紅色。

方法是從眼窩、鼻樑兩側開始,壓住眉毛,再由上而下、由中間向兩側,由深漸淺地均勻地拍打,直到與底色融為一色。

以上眼皮部位為最紅,要注意鼻樑、嘴角與底色銜接的部位要自然過渡,不要有明顯的紅白界線。

塗腮紅時在技巧上要注意根據臉型的特點加以變化,起到彌補缺陷、美化臉型的作用。

如圓型臉可把腮紅上下拉長;長型臉可把腮紅向橫向拉寬,再通過貼片子的技巧來幫助演員改變臉型的長短胖瘦。

3、定妝:

即敷粉,在拍打的油彩上敷上一層薄薄的脂粉,可使油彩的造型固定在臉上。

敷粉應先從腦門、鼻樑和底色部分開始,然後敷腮紅部分,敷好後再用刷子輕輕撣去浮粉。

4、塗胭脂:

用大紅、荷花、赫紅等顏色的胭脂塗在腮紅的部位。

方法是從眼窩和鼻樑兩側,眉毛以下開始,自上而下、由淺至深。

重點要突出的是上眼皮,下眼皮和兩頰要逐漸過渡到與底色一樣的深淺。

胭脂的作用是使面部色彩更加鮮艷。

5、畫眼圈: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更是演員揭示人物心情的關鍵部位。

所以畫眼圈要畫出生動的神韻來,才能起到烘托演員的表演的作用。

同時,畫眼圈也要根據演員的眼睛大小、臉型胖瘦,進行比例的誇張。

畫眼圈用的是眉筆或鍋煙,從下眼皮畫起,加寬上下眼圈的輪廓線。

旦角演員基本是以風眼的形式,外眼角略往上挑,給人嫵媚之感。

眼小者,眼圈線可畫得大一些;

眼大者,眼圈線可畫得小一些;

眼圓者,眼圈可畫得長一些;

眼長者,眼圈可畫得圓一些;

兩眼近的可以拉開距離;

兩眼距離遠的可以畫得近一些。

6、畫眉毛:

即用鍋煙和眉黑筆在原有的眉毛的基礎上加以誇張,如青衣、花旦要畫柳葉眉;

武旦、刀馬旦要畫劍眉;

彩旦要畫八字眉。

畫眉毛的長短粗細曲直也要結合演員的臉型、五官的特點,從整體上進行協調和彌補,用鍋煙打好的眉毛要有毛茸茸的立體感。

7、畫嘴唇:

即用大紅油彩勾畫上下嘴唇的輪廓。

其畫法即採取以演員的嘴唇進行相反相成的原理進行勾畫:如嘴大的,可畫小畫薄;

嘴小的可畫大畫厚;

嘴鼓的,可畫癟;

嘴癟的,可畫鼓,這樣才能充分發揮畫嘴唇的美化作用。

二、旦角的頭部化妝

京劇旦角頭部化妝的貼片子可分為三個類型:

1、二柳:

是過去貼片子的重要方法。

再加上齊眉穗把二柳貼成月亮門型,一般使用范圍是古代仙女一類。

兩個大柳貼的前後位置,決定於演員的胖瘦,大柳的長短要根據臉型把不需要的部分蓋住,齊眉穗留得不能太短,選中兩眉的中間部位,腦門狹窄的要往上貼,露出腦門;

腦門大的要往下貼,以便遮蓋,主要幫演員彌補缺陷。

2、小彎、大柳:

是一般青衣、花旦角色最常用的貼法。

舊時用紙胎塗生漆製成,十分粗糙,後改為人發。

用刨花水梳理後貼在演員臉上,青衣要貼水折,擋住耳朵,左右手各刮一個比較吃功夫。

小彎又分七個、五個兩種,現多為七個小彎的一種,它的貼法是中間一個,其它六個分別以拱型貼在兩邊。

這七個小彎的作用特別大,它排列的高低、疏密甚至可以決定演員的美醜,雖然有臉長可貼短,臉短可貼長的一般規律,更有隻可意會不能言傳特殊效果。它應該是經驗和規律,程式與感覺的天成。

一般傳統戲旦角的小彎和大柳的貼法以鴨蛋形為標准,這里更需要結合演員、人物、行當的標准,綜合把握。

3、歪桃:

所謂歪桃片子是由人物的內心情感通過技術手段外化出來。

而戲曲化妝的貼片子也服務於人物的性格特徵。

一般歪桃片子適用於潑辣旦角,如《巴落河》的九奶奶就是貼歪桃,以表示人物的豪爽、放浪的性格。

歪桃片子由三個小彎和兩個大柳組成,在腦門左邊貼三個,右邊用一個小片子彎成歪桃型,然後播花或戴齊眉穗。

還有一種是禁婆,也大都貼歪桃片子,梳搭拉蘇頭。

總之,戲曲的片子是和粉面構成強烈反差,而產生的一種藝術效果,加上它流雲一樣彎彎的形式,構成了與臉部工整對比美的效果,產生了中國的、民族的、戲曲的內在韻律。

擴展知識:

京劇旦角分類

1、正旦

正旦俗稱「青衣」,因所扮演的角色常穿青色褶子而得名。主要扮演莊重的青年、中年婦女,表演特點是以唱功為主,動作幅度較小.行動比較穩重。念韻白,唱功繁重。如《三擊掌》中的王寶釧、《二進宮》中的李艷妃、《桑園會》中的羅敷女等。

2、花旦

花旦大多扮演青年女性。身著短衣裳,如褂子、褲子、裙子、襖;有時穿長衣裳,也綉著色彩艷麗的花樣。人物性格大都活潑開朗,動作敏捷伶俐。表演以做功、說白為主,說白主要是京白,韻白較少。如《棒打薄情郎》中的金玉奴、《烏龍院》中的閻惜嬌等。

3、刀馬旦

刀馬旦大都扮演擅長武藝的青壯年婦女,武打不如武旦激烈,不用「打出手」(即拋、擲、踢、接、武器的特技表演),較重唱、做和舞蹈。如《戰金山》中的梁紅玉、《穆柯寨》中的穆桂英等。

4、武旦

武旦扮演擅長武打、勇武的女性。表演上著重武打,特別是使用特

技「打出手」。武旦與刀馬旦的區別,過去主要有二點,一是武旦踩蹺,刀馬旦不踩蹺;二是武旦有 「打出手」,刀馬旦無此技。武旦穿短衣裳,重在武功,不重唱念。如《打焦贊》中的楊排風、《武松打店》中的孫二娘等。

5、花衫

花衫是本世紀20年代以後,綜合青衣、花旦、刀馬旦的藝術特點,發展而成的新的旦角類型。

在花衫形成之前,一個演員一般不能兼演青衣和花旦兩個行當。王瑤卿為了豐富旦角的表演藝術,充實藝術表現能力,他把青衣沉靜端莊的風格、花旦活潑靈巧的表演、刀馬旦的武打工架等融為一爐,創作出一種唱、念、做、打並重的旦角行當,人們把它命名為花衫(花旦和青衫的結合)。

京劇四大名旦所編演的新劇目,大都屬於花衫范疇,每個新戲都力求在唱、念、做、打各方面滿足觀眾的觀賞要求,如《霸王別姬》中的虞姬、《漢明妃》中的王昭君等。花衫戲中還有一種旗裝旦,穿清朝旗人的衣飾,梳旗頭,腳下穿花盆底鞋,說京白。旗裝旦所表演的人物並不限於清朝婦女,哪一個朝代的都有。

6、老旦

老旦專門扮演老年婦女角色的行當。扮相、身段、台步都與青衣不同,主要突出老年人的特點。演唱用本嗓,唱腔與老生接近,但具有女性婉轉迂迴的韻味。如《楊門女將》中的佘太君、《岳母刺字》中的岳母、《鉤金龜》中的康氏等。

7. 戲曲老生化妝步驟

戲劇化妝充分吸收了假面、假形的類別話特點,配合演員豐富的面部表情,以及唱、念、做、等表演形式來增強自己的造型表現力。

演員的行當生、旦、凈、末、丑就都有各自的譜式特點。在京劇臉譜中,也有整臉、三塊臉、十字臉、六分臉、碎臉之分。

戲曲化妝基本可以分為八個步驟來完成;

第一步:拍彩

拍彩是指打底,青衣扮相通常會用嫩肉色的油彩打底色,目的是糾正臉型。

第二步:拍紅

上面紅,便於突出臉部整體輪廓,特別是鼻樑和顴骨,更好地塑造人物臉部的立體感。

第三步:定妝

俗稱大白臉,用散粉進行定妝,對油彩起到固定的作用。

第四步:掃紅

粉狀的胭脂抹於腮紅處,顯得臉看起來粉嫰更自然。

第五步:畫眼

根據人物畫出不同輕重,能夠表達人物特徵的眼型。

第六步:畫眉

根據人物畫出不同長短、粗細、平以及上揚等眉形。

第七步:畫元寶嘴

用唇筆勾勒飽滿的唇形。

第八步:勒頭帶頭面

用布帶把頭勒緊,把眼睛吊起,以便更好地塑造人物造型及性格。

8. 京劇演員第一次勒頭是怎樣一種體驗

京劇演員勒頭體驗:給頭上戴了個「緊箍」,長時間勒頭易造成大腦供血不足,甚至會令人眩暈惡心。

「勒頭」屬於京劇中的一種化妝手法,需要用布帶子把頭勒緊,吊起眼梢和眉梢,看起來的效果是兩只眉毛斜飛上去,眼角高高吊起,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提高劇中人物的「精氣神」和更好地塑造角色。

山東省京劇院的武生演員宋柏瓏告訴記者,「勒頭」就好比是給人頭上戴個「緊箍」,時間長了容易造成大腦供血不足,讓人感到眩暈惡心想吐。

(8)戲曲化妝勒頭後面如何打結擴展閱讀

關於京劇的勒頭一項,每個人的感受肯定是不一樣的,具體還是要自己親身體會。不過對於京劇演員來說,勒頭還是比較辛苦的。

由於人的頭上有很多的神經和穴道,有的人不怕勒頭,再緊也無所謂,但有的人一勒就疼,有的甚至會透不過氣,尤其是勒得不當,正好壓在某根神經或卡住了穴道,昏厥或嘔吐的情況都會發生,嚴重的甚至休克。

9. 如何畫戲曲妝

一直以來,戲曲演員的化妝都讓人感覺很神秘,一個現代人化妝後,讓人感覺彷彿瞬間走進了時空隧道,變身古人,手提裙擺、蓮步輕移、巧笑倩兮。
戲曲演員化妝的全過程如下:

第一步:拍彩
俗稱打粉底、拍彩,青衣扮相通常會用嫩肉色的油彩打底色,目的是糾正臉色。很多有經驗的演員,這一步驟都是自己完成。

第二步:拍紅
然後開始上面紅,便於突出臉部整體輪廓,特別是鼻樑和顴骨,更好地塑造人物臉部的立體感。

第三步:定妝
俗稱大白臉,此時用散粉進行定妝,對油彩起到固定的作用。

第四步:掃紅
粉狀的胭脂抹上腮紅,定完妝後的臉看起來粉嫩自然。

第五步:畫元寶嘴

第六步:畫眉眼

接下來,就要開始進行勒頭和戴頭面這個環節了。
勒頭就是用布帶子把頭勒緊,把眼睛吊起來,以便更好的塑造角色的造型、性格。

10. 京劇戲曲小生如何勒頭勒頭有什麼決巧需要咬牙嗎

和旦角勒頭方式差不多,用勒頭帶先把眼角眉梢吊起來,然後再用膠布調整一下。最後纏水紗網子。勒頭注意不要咬牙,要張嘴。避開頭上的穴位,不然時間長了會暈或者想吐。

熱點內容
蕊膚雅面膜一般敷多久 發布:2023-08-31 22:03:54 瀏覽:2808
質地較濃防曬霜怎麼使用 發布:2023-08-31 22:00:02 瀏覽:1449
專業化妝師如何貼雙眼皮 發布:2023-08-31 21:58:43 瀏覽:1402
雞蛋清加什麼美白祛斑最快 發布:2023-08-31 21:58:35 瀏覽:1358
資生堂櫻花美白淡斑精華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143
孕婦喝什麼美白飲最好 發布:2023-08-31 21:55:12 瀏覽:2018
瑪西化妝品怎麼樣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612
為什麼護膚品一旦停了就嚴重 發布:2023-08-31 21:50:21 瀏覽:1600
補水什麼時間做 發布:2023-08-31 21:47:15 瀏覽:1506
為什麼一年四季都做好防曬 發布:2023-08-31 21:45:25 瀏覽: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