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用紙化妝
⑴ 古代歷史上唐代女子如何化妝
唐代詩人元稹在《恨妝成》里,大致將女子化妝概括為7個步驟:敷鉛粉、抹胭脂、畫黛眉、化面靨、貼花鈿、描斜紅、點口脂。

⑵ 古代女子是如何化妝的
從古至今,女子的妝容都是非常被看重的。俗話說,女為悅己者容,所以為了能夠在自己的心上人面前展現出自己最美的一面,學習怎樣畫出一個完美的妝容是每一個女子都不可懈怠的功課。因此,現在網上出現很多的化妝技巧教學視頻,對於很多化妝小白來說還是有很大的用處的。
不過對於像小編這樣的手殘黨來說,就算是再好的教學視頻也不能拯救我的雙手。人們都說,眉是五官之首,要想自己的妝容好看,眉是最關鍵的一步。畫好了眉毛,你的妝也就成功了一半了。不過小編一直覺得眉毛真的是很難畫,畫了這么一年多的眉毛,我依然不能夠畫出好看的眉妝,要不就是太細、要不就是太粗,或者左右不對稱都是常有的事。
古時候的女子也會化妝,不過他們的妝容畫出來可能沒有現在的自然。那時候沒有BB霜,沒有氣墊,沒有腮紅,沒有眼影,更沒有高光。但是他們有他們的化妝工具,有他們的化妝技巧和方式。下面,小編既為大家分享一些古代女子在化妝的時候常用的幾種化妝工具。

黛粉,就相當於現代女子用的眉筆或眉粉,是用來畫眉毛的。黛粉起源於戰國時期,當時的婦女用柳枝燒焦後塗在眉毛上,就成了最初的畫眉方式。後來,人們發現黛也可以用來畫眉毛,便用黛取代了柳枝。漢朝時期女子多用石黛來畫眉。
石黛是一種黑色的礦物質,女子在用其畫眉之前,必須先將其放在石硯上面碾磨,碾成粉末狀的,再加適量的水進行調和,調好之後,就可以用來畫眉了。
到了南北朝時期,女子畫眉就很少再用石黛了,而是改用青雀頭黛,是從西域引進來的畫眉材料,呈深灰色。到了隋唐時期,女子畫眉時用的更多的是螺子黛。螺子黛出產於波斯國,可以直接蘸水使用,不用碾磨,更加方便。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人們對於美好的事物往往都沒有多大的抵抗力。所以女子為了能夠讓自己喜歡的男子也喜歡自己,通常都會在自己的妝容上面下功夫。古代女子的妝容雖然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很奇怪,但是在當時來看也是一種很漂亮的妝容。小編只是簡單地介紹了幾種古代人的化妝工具,歡迎大家補充。
⑶ 關於化妝的基本步驟
潔面並塗了基礎護膚品,水乳液之後開始:
1:隔離霜
(如一般塗乳液的塗法)
2:粉底液
(粉底刷或者海綿,建議用海綿,一般飾品店有賣,粉底點在臉上用海綿從中間向四周塗開,或者用手指輕拍著塗)
3:散粉或者粉餅
(建議散粉,散粉刷佔取少量掃於整個臉部,如果怕干就掃在高光部位,具體是T區跟臉頰上
4:眉粉或者眉筆
手打斜了輕輕的從眉頭畫到眉尾,注意眉頭要虛。畫完可以用乾的睫毛膏刷一刷。沒有乾的,用紙搽干刷頭也可以,眉毛顏色要跟頭發顏色接近,建議參考韓國MM的眉毛,不要畫歐美的那種,不適合不好看。
5:眼影 (這個建議網上搜圖,分三個區域上裝,實話說,這里不好描述)
6:睫毛 (睫毛夾的使用有說明書,然後睫毛膏,沿著根部刷,隔一分鍾刷第二次,經驗,睫毛膏拿出來不要馬上用,先用紙巾搽去多餘的睫毛膏再塗,免得塗得很厚)
7:唇彩 (塗了唇膏之後塗唇彩,這個不用說了吧)
8:腮紅 (可愛的就在眼睛下面笑起來鼓出的地方打圈畫,不可愛的就沿著顴骨畫)
9:定妝 再用一點散粉(可以省略,但還是用刷子刷一刷)
最後,如果粉底隔離之類你太麻煩又嫌貴,那就買一隻BB霜,一次解決多種問題,直接去掉隔離跟粉底,上BB就好,仍然用散粉。
化妝工具,現在你可以先用化妝品里自帶的,稍微手熟了可以買一套便宜點的,比如屈臣氏里買啦這些,再好點的時候就該給自己准備好的了,畢竟,每個女孩都該擁有一套好的刷具,推薦買芭比布朗的刷子,有一點貴,但是你以後再買啦,現在先買上面那些吧,最後我要說的就是,一定要多練習,不練習永遠不會的,在家嘗試著畫,開始的時候都那樣啦。加油,變得美美的哦!!
⑷ 對比日益嫻熟的現代化妝技術,古代女子的是怎麼化妝的
在古代女子化妝也是非常的全套的,我們現在用的最基本的東西,其實在古代都有原型,當然肯定比不過現在這么多的化妝品了。我覺得我們現在的化妝品真的是厲害,什麼種類都有,一般人的需求基本上都能滿足。而且還能專門去找適合自己的色號,古代肯定就沒這么專業了,但是古代化妝的女子也真不少。

我們現在的口紅,在古代也差不多跟胭脂的做法差不多,不過是用紙浸上花汁塗口紅的時候用嘴抿一抿就好了。還有眉筆,我們現在眉筆也分很多顏色的,但是古代估計也就一種顏色吧,就是純黑,不過畫法是不同的。古代眉筆是用一種叫黛的東西做成的,畫出來估計也挺好看的。我們現在的化妝技術說不定很大部分都是從古代傳下來的。
⑸ 唐朝女子 古代女子怎麼化妝
妝粉
在臉上搽粉古代稱傅粉。中國古代婦女很早就搽粉了,這一直是最普遍的化妝方式。古人擦的粉材料多選自「米粉」,除了米粉之外,還有鉛粉。一般是將白鉛化成糊狀的面脂,吸干水分,碾成粉末或做成固體的形狀,使用的時候就能塗成個大白臉。雖然有毒,但女人為了「一白遮百丑」似乎連命也搭上了,不惜每天服用微量的砒霜達到從里到外的美白效果。
黛粉
畫眉是中國最流行、最常見的一種化妝方法,產生於戰國時期。在戰國時,還沒有特定化眉毛的材料,女人們都用柳枝燒焦後塗在眉毛上。隨後出現了「黛」,一種藏青色礦物。描畫前必須先將黛放在石硯上磨成粉狀,然後加水調和。漢代時,畫眉更普遍了,而且越畫越好看。到了盛唐時期,流行把眉毛畫得闊而短,形如桂葉或蛾翅。為了使闊眉畫得不顯得呆板,婦女們又在畫眉時將眉毛邊緣處的顏色向外均勻地暈散,稱其為「暈眉」。還有一種是把眉毛畫得很細,稱為「細眉」。到了唐玄宗時畫眉的形式更是多姿多彩,名見經傳的就有十種眉:鴛鴦眉、小山眉、五眉、三峰眉、垂珠眉、月眉、分梢眉、涵煙眉、拂煙眉、倒暈眉。
胭脂
這東西從商朝就有了,是古代的口紅,原料是一種叫「紅藍」的花朵,與妝粉調和後也可當腮紅使用。後來人們在這種紅色顏料中加入了牛髓、豬胰等物,使其成為一種稠密的脂膏,從此胭脂的脂才有了真正的意義。
古代稱口紅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塗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鮮艷,給人健康、年輕、充滿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來就受到女性的喜愛。口脂化妝的方式很多,中國習慣以嘴小為美,即「櫻桃小口一點點。 唐朝元和年以後,由於受吐蕃服飾、化妝的影響,出現了「啼妝」、「淚妝」,顧名思義,就是把妝化得像哭泣一樣,當時號稱「時世妝」。這種妝不僅無甚美感,而且給人一種怪異的感覺,所以很快就不流行了。唐宋時還流行用檀色點唇,檀色就是淺絳色。這種口脂的顏色直到現代還在流行著。
除了上述常用的三種手法, 另外還有不少配飾妝的特技, 譬如
花鈿:這種化妝方式又稱花子、面花、貼花,是貼在眉間和臉上的一種小裝飾。貼花鈿成風也是在唐朝。古時候做花鈿的材料十分豐富,有用金箔剪裁成的,還有用紙、魚鱗、茶油花餅做成的,最有意思的是,甚至蜻蜓翅膀也能用來做花鈿。花鈿的顏色有紅、綠、黃等。花鈿的形狀除梅花狀外,還有各式小鳥、小魚、小鴨等,十分美妙新穎。
額黃:又叫鴉黃,是在額間塗上黃色。這種化妝方式現在已不使用了,它起源於南北朝,在唐朝盛行。南北朝時,佛教在中國進入盛期,一些婦女從塗金的佛像上受到啟發,將額頭塗成黃色,漸成風習。至宋代時額黃還在流行。
⑹ 古代人是怎麼化妝的
1、敷鉛粉
鉛粉是重金屬,雖然塗在臉上會增白,但長期使用會讓皮膚發青、發黃,妙齡少女最後變成黃臉婆。
古人化妝的第一個步驟是敷鉛粉,作用與現在打粉底類似,都是為了凸顯自己膚白貌美,畢竟「一白遮百丑」。
古代女子敷面,最早用的是米粒研磨出來的米粉。古時候生產力水平不高,當大多數人還在用米果腹,不得不贊嘆第一個用米粉敷面的女性真壕。
2、抹胭脂
傳說體態豐腴的楊貴妃,到了夏天流的香汗都是紅色,可見塗抹胭脂之多。
胭脂,又名焉支,是外來語。因為胭脂原本出自西域的焉支山下,由一種名為「紅藍」的花朵中提取。漢代張騫出使西域,將胭脂帶回中原,女子敷粉後用以之飾面。
早在商周,女性已懂得在面部擦拭腮紅美顏,只是當時並不流行,只有舞姬與宮人使用,材料為硃砂。「秦始皇宮中,悉紅妝翠眉」,秦宮打破了面妝色彩的桎梏,開啟了妝容色彩豐富、造型各異的時尚潮流。
3、畫黛眉
戰國沒有特定畫眉毛的材料,女子們就用柳枝燒焦後塗在眉毛上。
古人將眉毛稱作「七情之虹」,因為它最傳神,使面部更加立體,因此眉妝在中國古代的地位遠高於眼妝,詩詞中多以「遠山黛青」、「翠螺玉舒」等華麗的辭藻來描寫女子的雙眉。
戰國沒有特定畫眉毛的材料,女子們就用柳枝燒焦後塗在眉毛上。屈原在《楚辭·大招》中記載「粉白黛黑,施芳澤只」,「黛」是一種青黑色的顏料,專供女子畫眉。那時還沒有眉筆,女孩子一般用青色的柳枝點著稀釋後的顏料畫眉。
4、點額黃
這是用絲綢、彩紙、金箔、雲母片等材料剪成的裝飾物粘貼在眉心或前額。
在莫高窟第130窟《都督夫人禮佛圖》中,「女十一娘」和「女十三娘」兩個少女的妝容繁復,頗有些青春年少的俏皮、愛美的情趣。特別是十一娘,在面頰、嘴角、眉角處貼有花鈿。
點額黃又稱貼花鈿,是用絲綢、彩紙、金箔、雲母片等材料剪成的樣式各異的裝飾物,粘貼在眉心或前額,也可以貼在兩頰或嘴角等處,形狀有圓形、菱形、月形、桃形以及花、鳥、魚、蝴蝶、鴛鴦等,顏色主要是紅、綠、黃三色。
貼花鈿始於南北朝時期壽陽公主的「梅花妝」,到了唐朝,愛美的姑娘們不再滿足於單一的花瓣,而改用金箔、銀箔,甚至用昆蟲的翅膀、鳥類的羽毛剪出花樣貼在額頭,就是《木蘭辭》中的「對鏡貼花黃」。
5、點口脂
湖南曾出土過西漢墓葬中的口紅,盡管過了2000多年依然鮮艷奪目,口紅製作技術十分精湛。在唐代,僅供製作口紅的植物就多達二三十種。
正如化妝達人能一眼識別出景甜在《大唐榮耀》不同劇集中的口紅色號一般,唐人以蜂蠟代替前人的動物脂膏,又摻以硃砂、紫草,終於調試出紅色、粉紅、紅褐色等不同色號的口脂。
唐朝的眉形豐富多彩,唇妝種類也異常繁多,僅晚唐30多年時間里,唇式就出現了17種之多,圓形、心形、鞍形,其中最風靡的要數櫻桃形和花朵形。
古人崇尚「櫻桃小口一點點」,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女孩子們先用白色打底以覆蓋唇色,然後用口脂在嘴唇正中畫出唇形。

(6)怎麼用紙化妝擴展閱讀
1、古代口脂是存放在口脂盒裡的。口脂口脂的做法方法最初以牛髓、牛脂摻香料、硃砂製成,至唐代以蜂蠟代替了動物髓脂。
2、到明清時代,又改為蟲白蠟揉入紅花汁或銀朱的配方。歷代的口脂均呈膏凍狀,接近今日之唇膏,所以也稱為「蠟胭脂」、「油胭脂」。
3、這種紅口脂被盛於小盒裡,供女性隨身攜帶,在需要補妝時便宜行事。古人使用這種妝品上唇紅的具體方式,是以指尖挖起一點口脂,直接向嘴唇上「點」、「注」、「勻」,白居易在詩中對此有具體描述:朱唇素指勻,粉汗紅綿撲。
⑺ 化妝的步驟整個過程,
化淡妝的正規程序: 1。清潔皮膚 2。潤膚或是爽膚水(視皮膚不同性質而用)給皮膚補充水份或是收縮毛孔 3。上營養面霜 (給皮膚補充營養) 4。防曬隔離霜(隔離空氣中的粉塵,污垢,紫外線的照射,起到保護皮膚的作用,我們可以選好一點的防曬隔離霜,防曬隔離霜適合乾性皮膚用,防曬時間為6小時,防曬隔離乳適合油性,敏感性皮膚用,防曬時間為2——4小時) 5。修顏液(調整我們的膚色,偏黃的皮膚用淡紫色,偏白的皮膚一般用淡綠色) 6。打粉底(讓皮膚顯得細膩)選比自己膚色暗一點的,或是與自己膚色相等的粉底,這樣的妝會顯得透明,沒有假的感覺。 7。上粉餅或散粉(定妝用) 8。畫眉(眉頭淡,眉坡深,眉峰高,眉尾要清淅) 9。眼影(塑造眼晴的輪廓與個性)從外眼角開始,外深內淺,眉下方處要用亮色。選與衣服相配合的眼影 10。眼線筆(上方從眼睛的三分二開始畫,下方畫二分之一,也有人不畫下眼線的) 11。畫唇線 12。口紅(要與自己衣服相配的)亮色的口紅一定要用口紅刷上去。 13。打胭指 14。夾睫毛(先是根部,中部,睫毛尖) 15。上睫毛膏(先是上下塗,後是拉「之」字型塗,讓睫毛看起來更長,更濃) 如何化淡妝 如果想用一句話來總結目前化妝流行什麼的話,那就是「淡妝」。但是你千萬別把淡妝理解成簡單地化妝。淡妝不但不是簡單地化妝,而且是更細心地、更留意地化妝。淡妝是使人看起來不象化過妝,卻比沒有化妝更美,更動人。 首先得選擇一套顏色與你膚色相接近的化妝品。目前日本各大化妝品公司都設有分析顧客膚色的儀器,你只要往儀器前邊一坐,它就會告訴你,你的皮膚屬於什麼顏色。有了這番選擇後,你的化妝就會顯得自然大方了。 有些人細致地化了妝卻看不出已化過妝;又有些人只拍了一點兒粉就好象是濃妝艷抹過似的。其中原因,據專家們說,是出在擦粉底色的過程上。他們認為最高明的塗粉膏的方法得注意兩點:一是不用海綿;一是把適量的粉膏就象擦乳液那樣大膽地塗在臉上後,再小心地、仔細地拍打在臉上,尤其是眼睛、鼻子、嘴的四周。越是行家越對這一步驟不肯馬虎,了草從事。 擦好了粉底再來談談劃眉。首先將眉毛分為三等分,把離眉頭1/3之處定為眉毛的最高處,然後一筆一筆地劃出一道具有理想弧度的眉毛來,這種線條的眉毛不但看起來自然,而且給人一種不土氣的感覺,也就是說它能使人顯得聰明,富有城市派的氣氛。此外,你若是把眉毛的最高處定的稍低一點兒,劃出一條較為圓形的眉毛的話,會使你的整個臉顯得更柔和、溫順、可愛。不管是顯得富有活力也好,還是顯得柔和也好,劃眉毛時,都得千萬記住必須一根一根地劃才看不出你已經劃了眉,最後,再用眉刷輕輕一刷。你的臉上就會出現一道標致的眉毛來了。 眼妝主要分為眼影粉、眼線筆、染睫毛油三部分。眼影粉對一些不講究化妝,或者不懂得化妝的人來說,她們不知道眼影還有流行色,且塗眼影粉時最少也得使用三種同系列的顏色才能顯得自然。 以前塗眼影粉只塗在眼睛上邊一小塊眼皮上,所以塗沒塗眼影粉,一看就知道。現在塗眼影粉的地方是眉毛以下、眼睛以上的整塊眼皮,而且最少得用三種同系列的顏色,以越接近眼睛顏色越深的方法來塗擦。具體地把三種流行色寫下來以供參考。眉毛下是一種幾乎是白色的米黃色,可以增加臉部的透明感;接著是一種稍微帶有金粉的黃色,它能使你看起來有活力,能使你的表情充滿春天的氣息;接近眼睛部位,則使用顏色較深的咖啡色,可以使你顯得更聰明,有智慧。 眼線劃不劃關繫到你的眼睛是否顯得輪廓鮮明,所以會化妝的人決不會圖簡單,而省去這道手續。但是劃眼線可需要一點技巧,首先張開眼劃,不如微閉著眼劃,而且不要從頭劃到尾,最理想的是從離眼毛1/3起,這樣張開眼時,眼線的位置就恰到好處了。劃好後,用手指輕輕一抹,就把眼睛的輪廓烘托出來了。 染睫毛油可以使眼睛顯得大、睫毛顯得長、密。染的時候,先從上往下,然後從下往上,效果就會更好。 面頰塗胭脂在化妝過程中的重要性,誰都知道。胭脂塗得好,能使眼部和唇部的化妝連成一體,否則就會使化妝顯得支離破碎。目前,流行的胭脂顏色已經不是紅色或粉紅色,而是接近白色的粉紅色和米黃色。據專家們說,目前流行把胭脂塗在顴骨和眼睛下邊,這樣能使臉都顯得年輕、可愛。若以顴骨為中心,塗在顴骨兩側的話,就會顯得有股大人氣。但千萬別把它塗在顴骨下邊,因為這樣會使你看起來好象老氣橫秋。最近,胭脂的新使用法是用胭脂代
⑻ 用紙做個化妝品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1-14
⑼ 唐朝女子是怎樣化妝的
1.畫眉
畫眉是我國古代女性傳統的化妝術之一。屈原《楚辭·大招》中:「粉白黛黑,施芳澤只…青色直黛,美目媔只。」之句, 說明早在戰國時代,愛美的女性就開始用鉛粉撲面、黛黑畫眉把自己變媸為妍了。早期時,女性畫眉所用的「黛」是用一種叫石黛的青黑色礦石,加入麝香等香料製成的。唐顏師古《大業拾遺記》記載:隋煬帝時,波斯人所制的螺子黛傳入宮廷,被後妃們珍愛,這種黛又被稱為蛾綠,隋煬帝喜歡看寵妃吳絳仙畫眉,每「倚簾顧之,移時不去」地痴看。宋朝時流行西域傳入的青雀頭黛,晏幾道《六么令》形容:「晚來翠眉宮樣,巧把遠山學。」「遠山」是西漢初期流行的眉式,按我們今天的說法,宋代畫眉時尚是漢代時尚的復古。
我國歷史上流行過很多種眉式,其中最普遍的是蛾眉。《詩經·衛風·碩人》中寫美女庄姜「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比喻她的眉毛象蛾須一樣彎曲而細長。《中華古今注》說,三國魏時,宮人「作蛾眉,驚鵠髻。」其形廣短,色淡微。為當時婦女所崇尚,直至唐、宋、明、民國都很流行。蛾眉甚至被賦予了很多深意,如屈原《離騷》寫「眾女嫉予之蛾眉兮,謠諑謂予以善淫」,即以蛾眉指出眾的美女。古時「蛾」與「娥」通解,南唐後主李煜失國後曾寫「垂淚對宮娥」,與在位時欣賞女性之眉而作的《長相思》:「淡淡衫兒薄薄羅,輕顰雙螺蛾。」相比已是全然兩種心情了。
《後漢書·馬援傳》中記載了一個當時的民謠「…城中好廣眉,四方且半額。」可知「廣眉」是由宮廷流行到民間的一種眉式,後來《太平御覽》中又把「廣眉」比作「半額」,根據文字的意思猜測廣眉大約是一種很粗的畫眉樣式。東晉葛洪著《西京雜記》中形容卓文君眉若遠山、臉若芙蓉,「遠山」也是一種漢代常見的眉式,漢成帝妃趙合德就是這樣的遠山黛,遠山可能是一種淡遠、細長的眉毛畫法,宛如水墨畫里一泓秋水後面遙遠的連山。《中華古今注》載,漢梁冀妻孫壽創新妝樣式,改驚翠眉為愁眉。愁眉的樣式為顏色濃重、細長曲折、眉梢上翹,據說是繼承文君的遠山眉而來。《米庄台記》中說魏武帝令宮人畫青黛眉,連頭眉,一畫連心甚長,時人稱之為「仙娥妝」。唐代楊貴妃作白妝黑眉,當時的女子紛紛效法,稱其為新妝,詩人徐凝描述這一場跟風的潮流為:「一旦新妝拋舊樣,六宮爭畫黑煙眉。」
2.粉
相傳春秋時,秦穆公的小女兒弄玉嫁給了與她同樣愛好吹簫的蕭史。蕭史會仙術,不但會用簫聲引來鳳凰、仙鶴,還會用水銀煉成粉,取名飛雲丹,給弄玉撲面化妝,讓美麗的弄玉更加白皙出眾。這一對不食人間煙火的神仙美眷住在秦穆公為他們築的鳳凰台上,幾年後的一天,有人看見二人分別乘著龍鳳成仙而去。這個故事的結局太理想化,實際上這小兩口可能是被他們天天接觸的水銀毒死的。可古人神往神仙的生活,寧願相信他們是成仙了。傳說自然不能當作信史,但從中可以得知古人對美的求索是多麼熱切。
粉在我國的歷史由來已久,《韓非子》中:「故善毛嬙,西施之美,無益吾面,用脂澤粉黛,則倍其初。」; 宋玉《登徒子好色賦》里形容鄰家姑娘美麗到「著粉則太白,施朱則太赤。」都說明粉在女性化妝中的重要作用。古代不僅是愛美的女子喜歡傅粉,很長一段時期里男子亦然。司馬遷《史記》中記載漢惠帝時侍中都愛傅脂粉。《魏略》中說曹操的養子何晏『性自喜動靜粉白不去手』晉人裴啟《語林》中也記載:「何晏,字平叔,以主婿拜駙馬都尉,美姿儀,面絕白,魏文帝疑其著粉,後正夏,喚來,與熱湯餅。既啖,大汗出,隨以朱衣自拭,色轉皎潔,帝始信之。」六朝時期的男子傅粉之習成風,幾個南朝皇帝因愛此風被稱為傅粉郎君。
3.胭脂
胭脂是面脂和口脂的統稱,是和妝粉配套的主要化妝品。古時胭脂又稱作燕脂、焉支或燕支,關於胭脂的起源,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說胭脂起於自商紂時期,是燕地婦女採用紅藍花葉汁凝結為脂而成,因為是燕國所產得名。《中華古今注》中記載:「燕支草似蒯花,出西域,土人以染,名為燕支,中國人謂之紅藍粉。」還有一種說法是公元前139年,漢武帝派張騫出使西域。張騫此行不但加強了漢朝與西域各國的聯系,而且帶回了大量的異域文化和民族風物,其中就有胭脂。由這兩種說法看來,胭脂應該始自匈奴,後來又傳到漢地的。東漢時班固出使西域回來說過:「匈奴名妻曰閼支,言可愛如燕支。」現在甘肅永昌縣與山丹縣之間,還有叫燕支山或焉支山的,不知是不是從古到今流傳下來的名字?
戰國宋玉《神女賦》寫「眸子炯其精朗兮,暸多美而可觀。眉聯娟以娥揚兮,朱唇的其若丹。」唐岑參《醉戲竇美人詩》中 「朱唇一點桃花殷。」說的都是女性紅唇之美。
⑽ 中國古代女人是如何化妝
從古至今女性都有一顆愛美之心,現代人們的化妝品五花八門,款式、型號之多,數不勝數。在古代沒有這么高的科技,他們都用胭脂、螺子黛、鉛粉、畫面靨等化妝技術來裝扮自己,這些我們聽都沒有聽過,但是當時古人的化妝技巧一點都不失我們現在的水準。
古代的女性將口紅稱之為唇脂,人們將唇脂塗在嘴唇上。不同的朝代也有不同的塗法,唐宋時期流行點絳唇,就是將唇脂只塗在兩片唇的中間,以顯示櫻桃小口之美。直到後來漸漸的演變成塗滿整個唇部。
古代女子代妝步驟之多,一點都不輸我們現在,愛美之心人皆有知,無論是哪個朝代的女子都有一顆愛美,熱愛生活的心。而不同的化妝方法也體現了不同朝代的各式各樣的審美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