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洗面奶有氫氧化鈉
⑴ 洗面奶成分
洗面奶成分:水、甘油、表面活性劑、氫氧化鈉、月桂酸、保濕劑、活性添加劑、防腐劑、香精等。
表面活性劑是洗面奶的主要原料,具有潤濕、滲透、發泡、乳化和去污的作用。
丙烯酸(酯)類共聚物:為乳化劑或表面活性劑。
十二烷基硫酸鈉:此為去脂力極強的表面活性劑。這類脫脂力較強,是目前強調油性肌膚或男性專用的洗面乳常用的清潔成分。
聚氧乙烯烷基硫酸鈉:它也屬於去脂力佳的表面活性劑,對皮膚及眼粘膜的刺激性,稍微小於前者(SLS)。
醯基磺酸鈉:具有優良的洗凈力,且對皮膚的刺激性低。
甲基月桂醯基牛磺酸鈉:具有優異的洗滌、潤濕、乳化和分散能力。低刺激性,並能降低其它表面活性劑的刺激。
磺基琥珀酸酯類:屬於中度去脂力的表面活性劑,較少作為主要清潔成分。去脂力雖然不強,但具有極佳的起泡力,所以常與其它的洗凈成分搭配使用以調節泡沫。
烷基磷酸酯類:屬於溫和,中度去脂力的表面活性劑。
醯基肌氨酸鈉:中度去脂力、低刺激性、起泡力佳、化學性質溫和。較少單獨作為清潔成分,通常搭配其它表面活性劑配方。
洗面奶的類型:
(1)固體(皂類):使用便利、使用感好,是傳統的潔膚製品;但用後皮膚有緊綳感覺。
(2)膏霜、糊狀:弱酸性-鹼性,面部專用,使用感、泡沫性能優異,使用方便。
(3)液狀/粘稠液狀(如潔面凝膠):弱酸性-鹼性,弱酸性相對清潔力較弱,鹼性清潔性較強。
(4)顆粒/粉末狀(潔麵粉):使用方便,由於不含水,可滲入木瓜酶或其他酶。
(5)泡沫(有兩種類型):一種以泡沫形式直接噴出;另一種是以液狀擠出、使用時發泡(也稱後發泡)。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洗面奶
⑵ 洗面奶有什麼成分不好
1、第一類是含有脂肪酸:洗去皮膚大量水分,用完非常乾燥。
一般來說,看到月桂酸鈉、硬脂酸鈉啥的,和鹼劑一起出現,就是皂基潔面基本沒跑了。皂基長期使用,會造成皮膚屏障受損,提早老化,紅血絲,敏感等。但皂基不是毒葯,沒必要看到就一驚一乍的,干皮敏感皮重點不推薦,油厚皮可在夏天實在難受的時候,隔天晚上用一次。
2、DMDM乙內醯脲:釋放甲醛,破壞皮膚細胞
在有些洗面奶中作為防腐劑,美國知名環境組織在評估中對DMDM乙內醯脲的標注是「高風險、甲醛釋放體」,它會釋放出甲醛,甲醛是一級人類致癌、致敏物,這類成分的洗面奶會嚴重破壞皮膚細胞,導致皮膚細胞受損發育不良,一段時間後會使皮膚容易過敏,老化嚴重,皺紋突增。
3、硫酸鹽:破壞膠原蛋白,刺激皺紋產生
第三類是成分表中名稱為月桂基(十二烷基)硫酸鈉、月桂基(十二烷基)硫酸銨,也是我們沐浴露、洗碗液中大量使用的清潔成分,清潔能力很強,刺激性也大,很容易吸附在皮膚表面,會破壞皮膚細胞的膠原蛋白,刺激皺紋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