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來姨媽怎麼辦用什麼洗面奶
❶ 在古代來了「大姨媽」怎麼辦
在天地初生之時,一切都是充滿著規則,上天在創造萬物的同時也區分了男性和女性,也正是如此,男女才能各司其職,世界上的萬事萬物也才會良好的運行。當然,我們也都知道,男性和女性在生理方面有著很大的差異性,這個差異性也是男性和女性品性性格差異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這都是後話。我們都知道女生每個月都會來月經,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我們把它俗稱為大姨媽,至於怎樣處理呢,我們會用姨媽巾,這些還是都要感謝當今的科學技術的發明,這是我們作為現代人的福祉,可以享受高度的物質文明成果。

後來,就有了月經帶,月經帶是長條形,但是四角會縫上繩帶,用來固定在胯下。而且為了讓月經帶可以多吸收,古代女子會偷偷進到廚房,把草木灰放到月經帶的夾層里,經過高溫消毒,且可以預防細菌感染的草木灰是吸收經血的主力。在古代,「月布,月經帶」都有一些隱晦的說法,在明清的時候,叫「陳媽媽」「陳姥姥」為什麼姓「陳」?因為都是用陳舊的布頭做成的。
❷ 古代女性 來大姨媽 時候都怎麼處理 的
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乾草樹葉
原始社會時期,生存條件極其有限。當大姨媽來臨,女性只能用乾草或樹葉等擦拭血跡就算了事。直到過度到奴隸社會時期,姑娘們開始用獸皮或樹皮縫制內衣遮羞,姨媽來時,才墊上一些乾燥物吸納。
封建社會:草木灰、棉花
到了封建社會,人類逐漸發明了織布、絲綢。漸漸摒棄樹皮、獸皮等原始的東西。這時候,在未發明造紙之前,姑娘們將草木灰裝進小布條里,兩頭同細線系在腰 間,成了所謂的衛生帶。更換條數根據富裕程度來決定。更換下的衛生帶,倒掉裡面吸滿污物的東西,將衛生帶用清水加皂葛等去污洗滌。風干後再使用,急迫的時 候,便用火烤乾。一些富裕的家庭,會准備干凈的棉花等物品,作為製作衛生帶的材料。但是由於新棉花不容易吸水,所以草木灰顯然更流行。
造紙術發明後:草紙、白紙
發明造紙後,草紙派上了用場。姑娘們在姨媽時直接使用草紙或將草紙夾在衛生帶里使用,一些有錢人家則使用祭祀用的白紙製作衛生帶,因為這種白紙除了有韌性之外,還比較潔白,相對比較衛生。但是由於這種紙價格昂貴,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消費的起。
「塞子」或生孩子……
封建社會除了富裕的家庭以外,姑娘們總要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解決姨媽帶來的麻煩。一些姑娘用棉花等物品作為塞子,還有更絕的,早早的嫁人為妻,懷孕生孩 子的期間,不會來大姨媽,對於家庭環境差的女人來說,是最快樂的。古代沒計劃生育,這些姑娘們基本上是生了一個又生一個,等不能生育的時候,大姨媽也停 了......
姨媽巾也是祖傳的手藝
古人很傳統,集市上很少有賣姨媽巾的,基本上姑娘用的姨媽巾都是祖代相傳的手藝。一些手巧的姑娘,還會在衛生帶上綉上花紋圖案。
從色彩來看,藍色和黑色,是女性比較喜歡使用來做衛生帶的布料。也有少數人使用沒經過染色的白布來製作。紅色的布料基本上是不選用的。在帝王家庭,偶有會選用黃色,但是基本上均偏愛黑色和藍色。
姑娘使用的姨媽巾數量要根據家庭條件來決定。有些人一條姨媽巾陪伴終身。
近現代:別腰上
20世紀初的時候,海外有些公司開始製造衛生棉,歐美的姑娘會用安全別針把衛生棉別在內褲上。或者她們會綁個姨媽帶-就像綁個麻煩的裹布。
到了20世紀70年代,歐美還有這類產品在市場上出售,實際上中國的姑娘到了80年代還在使用月經帶。
❸ 古代女子的「大姨媽」來了,怎麼辦
在人類沒有發明衛生巾以前,女人來月經都是如何處理的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古代女人是如何招待大姨媽的吧! 又稱姨媽巾進化史..... 原始社會和奴隸社會:乾草樹葉 原始社會時期,生存條件極其有限。當大姨媽來臨,女性只能用乾草或樹葉等擦拭血跡就算了事。直到過度到奴隸社會時期,姑娘們開始用獸皮或樹皮縫制內衣遮羞,姨媽來時,才墊上一些乾燥物吸納。 封建社會:草木灰、棉花 到了封建社會,人類逐漸發明了織布、絲綢。漸漸摒棄樹皮、獸皮等原始的東西。這時候,在未發明造紙之前,姑娘們將草木灰裝進小布條里,兩頭同細線系在腰 間,成了所謂的衛生帶。更換條數根據富裕程度來決定。更換下的衛生帶,倒掉裡面吸滿污物的東西,將衛生帶用清水加皂葛等去污洗滌。風干後再使用,急迫的時 候,便用火烤乾。一些富裕的家庭,會准備干凈的棉花等物品,作為製作衛生帶的材料。但是由於新棉花不容易吸水,所以草木灰顯然更流行。 造紙術發明後:草紙、白紙 發明造紙後,草紙派上了用場。姑娘們在姨媽時直接使用草紙或將草紙夾在衛生帶里使用,一些有錢人家則使用祭祀用的白紙製作衛生帶,因為這種白紙除了有韌性之外,還比較潔白,相對比較衛生。但是由於這種紙價格昂貴,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消費的起。 「塞子」或生孩子…… 封建社會除了富裕的家庭以外,姑娘們總要通過自己的聰明才智解決姨媽帶來的麻煩。一些姑娘用棉花等物品作為塞子,還有更絕的,早早的嫁人為妻,懷孕生孩 子的期間,不會來大姨媽,對於家庭環境差的女人來說,是最快樂的。古代沒計劃生育,這些姑娘們基本上是生了一個又生一個,等不能生育的時候,大姨媽也停 了...... 姨媽巾也是祖傳的手藝 古人很傳統,集市上很少有賣姨媽巾的,基本上姑娘用的姨媽巾都是祖代相傳的手藝。一些手巧的姑娘,還會在衛生帶上綉上花紋圖案。 從色彩來看,藍色和黑色,是女性比較喜歡使用來做衛生帶的布料。也有少數人使用沒經過染色的白布來製作。紅色的布料基本上是不選用的。在帝王家庭,偶有會選用黃色,但是基本上均偏愛黑色和藍色。 姑娘使用的姨媽巾數量要根據家庭條件來決定。有些人一條姨媽巾陪伴終身。 近現代:別腰上 20世紀初的時候,海外有些公司開始製造衛生棉,歐美的姑娘會用安全別針把衛生棉別在內褲上。或者她們會綁個姨媽帶-就像綁個麻煩的裹布。 到了20世紀70年代,歐美還有這類產品在市場上出售,實際上中國的姑娘到了80年代還在使用月經帶。 這是1971年的產品,包裝還挺花哨。 20世紀70年代:背膠式姨媽巾的誕生 在1921年,美國金百利-克拉克(Kimberly-Clark)終於成功地製造出第一塊拋棄式衛生棉-靠得住(Kotex)。 1927年嬌生公司又出品了摩黛絲(Modess)。由於這兩家公司在拋棄式衛生棉的市場上擁有相當大的佔有率,所以很多姑娘提到棉墊時,不是說靠得住 就是摩黛絲。後來第一個拋棄式棉條-Tampax於1933年問世,而且在70與80年代的時候,還有一個大突破:自黏式背膠的衛生棉墊的發明,自此以後 再也不需要別針或帶子了。
❹ 古代女子月經來了怎麼辦,月經在古代稱為什麼
古代的女子也是會正常來月經的,但在古代,肯定是沒有衛生巾這種東西的,衛生巾是現代才有的,所以很多人都在好奇,那個時候女子來月經應該在來月經的時候用什麼才行,那麼古代女子月經來了應該怎麼辦呢?
古代女子月經來了怎麼辦
封建社會,女子來月經和今天一樣,也需要用衛生巾之類的東西來吸取污垢。其實草木灰是被高溫燒過的,能夠消除細菌,而且非常的軟,所以使用起來也非常方便,在當時的時候受到了很多女性的喜歡。草木灰還有一個作用,是能夠抑制血腥味,相比起棉花來說,它能夠得到更廣泛的使用。另外,衛生帶是需要反復清洗使用的,往往使用過之後,立刻放入涼水中浸泡,將上面的血漬浸泡出來,清洗干凈,然後必須放在陽光下暴曬,以殺菌消毒,如果掛在陰涼處,則極易滋生細菌。所以,古人造訪別人家,看到院中掛有此物,一定會尷尬不已吧。
古代月經一直被污名化、神秘化,道教甚至還用月經製作「紅鉛」這種丹葯。但「紅鉛」不是一般的女子月經,而是處女的第一次月經。據傳,明朝的明世宗為了獲取紅鉛的原料,給那些年幼的宮女大量服用催經葯物,對宮女們的身心造成極大摧殘,甚至導致宮女送命。於是在明嘉靖21年(1542年)10月20日夜裡,宮中發生了宮女試圖勒死世宗的「壬寅宮變」,結果楊金英、邢翠蓮等10餘名宮女和端妃曹氏都被凌遲處死,並被誅族。
在奴隸社會,女子們開始學會用獸皮或樹皮縫制的內衣來遮羞,還會墊上一些乾燥的東西來吸收經血,同時,她們還學會了用水沖洗外陰保持清潔。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醫生跟護士是非常吃緊的,不斷有人員傷亡,不斷有新的狀況,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是,如果女醫生來了月經,那麼就很麻煩了,因為月經帶的不方便會影響她們的行動敏捷程度。所以,這些美國女護士就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將葯用棉花鋪在衛生帶裡面,雙面用綳帶固定起來,這樣既不會沾到棉花,大量吸血也不會漏,這就是衛生巾的前身。
來月經不能吃什麼
酸味食物:斂汗、澀精、收縮小便、止喘、止瀉的作用,常見食物有番茄、木瓜、醋、赤小豆、檸檬、馬齒莧、蜂乳、柑橘、橄欖、杏、枇杷、橙子、山楂、桃、石榴、椰子瓤、荔枝、烏梅、柚、芒果、李子、葡萄、香櫞、佛手、鱒魚等。
平性食物:平性食物是最無傷害性的,適合各種體質的人食用。常見食物有粳米、玉米、芝麻、土豆、青棗、牛奶、紅蘿卜、白菜、芋頭、枸杞等。苦味食物:具有清心瀉火、消暑祛濕等保健養生功效。比如苦菜、苦瓜、大頭菜、香椿、蒲公英、槐花、淡豆豉、慈姑、酒、醋、荷葉、茶葉、香櫞、佛手、薤白、杏仁、百合、白果、桃仁、李仁、海藻、豬肝。
❺ 解密:古代女子大姨媽來了怎麼辦
傳聞說,這世界上最生猛最恐怖的一種生物就是每月必須發生一次大規模出血事件還不死的雌性人科動物—女人!不管你同不同意,從堯舜禹傳說時代到秦漢信史時代的老少爺們都同意這種說法,而且怕女人怕得要死。不信你看,在古代女人月經期間,有兩個禁止:1,禁止她們與夫君接觸;2,禁止她們去寺廟燒香拜佛。現在,你可以盡情嘲笑古代男子的慫包行為,無知迷信嘛!但是,你是不是忽略了一個很要緊的問題:那時候,沒有姨媽巾的中國古代女人來月經了怎麼辦呀?拿什麼拯救古代月經,任性出血亂流成河么?
❻ 古代沒有衛生巾,那女人來月事的時候用什麼
在古代沒有衛生巾,那女人來月事的時候用月事帶或者布包啊,這個情節估計有些喜歡看古裝劇的人都會知道,月事帶就是古代女子來月經的時候使用的布帶,相當於現在女生們用的衛生巾。古代沒衛生巾都是靠月經帶度過尷尬的時間。,女孩子在來月經之前,都會事先用干凈的布條兒,做一個長帶子,放在家裡或者閨房中,一旦來了月經,就讓她系在胯下,帶子正好位外陰私密處,避免了尷尬的時刻。一般來說,這種形式的月事帶或者布包有這些材料做的:
使用草紙或者白紙作為月事帶的材料。在造紙術發明之後,草紙就派上用場成為月事包的新材料。草紙的有韌性,還比較吸水,相對比草木灰衛生。但是由於這種草紙價格昂貴,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消費的起,一般也只是宮廷貴族和世家大族小姐使用。
❼ 在古代沒有洗面奶的情況下,古代女性用什麼洗臉呢
在現如今護膚的觀念越來越深入人心,用來護膚的產品更是多種多樣,不少的產品還有著很高的功能性,可以用來美白,祛皺,抗衰老等等。而這些產品也是經過了長時間對皮膚的研究和產品的研製所開發出來的,產品的問世有一個重要的前提,那就是需要一定的科學技術。在古代的時候並沒有洗面奶這樣的產品,但是古代的女性仍然需要潔面,這時候就使用的一些其他的替代品。
在名醫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當中,對如何製造肥皂團有著詳細的記載。在宋朝的時候,人們偶然發現了這種可以用來清潔的物品。使用的都是天然的材料,將皂角搗碎之後細細的研磨,再加上香料製成團狀,也就形成了肥皂團。
❽ 時尚風潮|膚若凝脂肌勝雪,古代女子都用什麼洗面奶
每天早晨起來,人們首先要做的事情一般就是刷牙洗臉,洗臉,是每天都要做的事情,看似普通,但人們在洗臉上花的功夫其實也不少。像女孩子們一般洗臉可不是就用清水洗一下就完事,清水能洗干凈臉嗎?所以,一些基本的潔面產品像洗面奶啊或者潔面皂等等,這些人們大都肯定是會使用的。
對於現代的我們來說,選擇潔面的方式很多。但在古代,人們是沒有洗面奶的,難道他們就只用清水洗洗臉嗎?如果不是用清水,那麼他們是通過什麼事物來達到潔面的效果呢?我們繼續往下探究。
每種事物發展都有其 歷史 存在,對待洗臉,我們是認真的,洗臉也是有專屬它的 「洗臉史」 哦。接下來,讓我們來看看它在不同時期的發展情況吧!
從先秦開始,人們就發現了淘米水這種既環保又簡便易得的潔面神器。 只要吃飯的話,就要洗米,這樣就可以擁有一款「綠色」洗面奶。淘米水中具有大量的維生素以及澱粉質,這些成分對皮膚可以起到美白和保濕的作用。
淘米水呈鹼性,有助於將臉上的污垢清除,浸滿了大米外殼的淘米水也能夠達到清除臉上過多的油脂的作用。 不得不說,淘米水可真是一件易得又實用的潔面工具,人們完全不用擔心沒有洗面奶用了。
在之後,人們還發現了皂莢,其同樣具有清潔的功能。使用方法也是十分簡單的,人們只需要將皂莢裡面厚厚多汁的果肉弄出來,將其塗抹到臉上,輕輕的按摩,最後用水清洗干凈就行了,與現在的我們使用洗面奶的步驟大體一致。
皂莢還有值得提出的一點,就是其能夠調整皮膚的酸鹼度問題,所以到了漢朝時都還是十分的受歡迎。 還據說,西漢的竇皇後家很窮,也用淘米水來洗臉。這些無污染成本低的好物必須是古代人們強烈安利的對象啊。
魏晉時期的時候,佛教漸漸傳入中國,澡豆也慢慢的被大眾知曉,因為澡豆剛開始是佛家在用的。它是粉狀物,而且有豆粉以及葯物在裡面,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對美容養顏方面有好處。
澡豆它具有使皮膚光滑、去除死皮的作用,其作用功能十分強大,在古代可以稱得上是全能的化妝品。 除了洗臉,還可以用來洗手、洗頭、洗衣以及充當現代沐浴露,總之,不管是哪種污漬,澡都在手,一切搞定。
說不管是什麼身份地位的人,都會需要澡豆,這說明了澡豆對於人們的生活來說,其影響力是非常巨大的。
由於澡豆是粉末狀的,所以在這背後還有一個很著名的笑話。在《世說新語》中就有記載,講到王敦初和公主結婚,然後上完廁所回來後,女婢端著裝水的金澡盆和裝有澡豆的琉璃碗,然後他把用來洗手的澡豆當 「干飯」 吃了,奴婢們都笑話他。 《紅樓夢》中提到的「綠豆面子」也是繼承了澡豆而發展的。
澡豆的 歷史 甚是悠久,從它的傳入直到清朝,還在被使用。由此足可見澡豆在洗臉史的地位,可謂是經久不衰啊,洗面奶中的經典款。
唐朝時,澡豆一直受大眾的歡迎,被大眾廣泛使用著。 到了盛唐的時候,它的「升級版」就出現了,即皂體,顧名思義就是將粉末狀的澡豆變成了固體狀的。
這里又要再次提到「葯王」孫思邈,在他的《千金方》和《千金翼方》中都記載了將豬胰作為原料來製作澡豆,雖說豬胰聽起來讓人感到不適,但在那個時代竟還是只有貴族才能用得上的昂貴品。
講到這里,怎能不提及唐朝的「美容達人」呢?她就是唐玄宗的孫女即永和公主,這位公主非常喜歡研究關於美容養顏方面的東西。她可是擁有二三十畝專門的原材料的人,只一心一意忙自己的美容事業,在她的不懈努力研製之下,「洗麵粉」誕生了。
宋朝時期流行的「肥皂團」都算是一種商品了,在京城都有人將其拿出來賣的,用途十分廣泛。 楊士瀛《仁齋直指方》中詳細記載了皂體是如何製作出來的。以及談到這種皂體可以清除臉上的油脂,能夠活血,從而達到美容養顏的良好效果,《本草綱目》中也談到這種作用。
除此之外,古代的人們在製作肥皂的時候,還在其中摻雜有各種各樣不同品種的花香,成品用起來就會帶有香味。不得不說,在美這件事情上,古人是認真的,確實是下了很大的功夫,才能有這么大的成就。
從明清時候開始,「澡豆」的稱呼也發生了變化,人們將其稱作了「散」或者叫「粉」。 經改良後的「澡豆」又換了名字,叫「胰子」。市場上賣的「胰子」無一例外,全是用來洗臉洗手和洗身子的。
然後到了清末,慈禧太後發明了「加味香肥皂」,是只用來洗臉的,首次展現了將洗臉和洗手、洗身的清潔工具分開使用,這正式提出了「洗面奶」的理念。此外,為了方便人們使用,這種肥皂有的還被做成了一顆顆形狀的,一次使用大概三五粒就可以了。
慈禧太後每天早上八點鍾就要上朝,掌管朝中大事,但五點鍾就起床,中間距離有三個小時,然後慈禧太後主要做的就是洗臉。《老佛爺用葯底簿》中記載道:老佛爺洗臉,最為重要的兩點就是熱敷和定製洗面奶。
先用熱毛巾敷在臉上,使毛孔能夠全部打開,然後慈禧太後敷臉要敷上半個小時左右,為了防止長皺紋。果然,女性還是不想讓自己的臉上留下歲月的痕跡呀。然後再使用專門定製的洗面奶也就是「加味香肥皂」來洗臉,專門定製,一聽起來就是十分的高級。
據傳,這種肥皂就連光緒帝也經常使用。 有時候,有的大臣運氣好,立下了功勞;或是光緒帝的得力重臣,也會得到這種肥皂,作為賞賜,在這里的肥皂地位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還出現了一種「葯皂」。就是具有非常獨特的葯用價值,帶有香味,除了美容養顏,去除污垢之外,還具有止癢和滋潤皮膚的功效。 這種好物只是在宮廷當中得到使用,外面的普通百姓可是享受不了的,恐怕一些貴族也得不到。如此好物自然深受光緒帝和慈禧太後喜愛。
果然,愛美這種事情,不論男女老少,年齡身份地位,都是很熱衷的,堂堂太後也不例外啊!更何況乎普通人呢?
前面我們所講的「洗面奶」大都是還是比較「正常」的,然而接下來物品要講的一些「洗面奶」可真是近乎瘋狂。
古代的女子,有的為了美,真是豁出去了,不管不顧。在戰國時期,女子們每天起床首先做的事情就是用生石灰來洗臉。她們將貝殼燒成了灰,然後洗臉就用這些貝殼灰,由於貝殼中有大量的鹼性物質存在,所以就能夠把臉洗干凈。不得不說,古代女子多令人佩服啊,這也能被發現。
更讓人感覺些許不適的就是晉代到唐代的人們,據《肘後備急方》中記載,那段時期的人們竟將大便作為潔面工具,用大便洗臉,他們認為老鷹大便末尾的丁點白色糞便具有讓面部美白的作用。 看到這里,不禁令人咂舌,為了美,古代女子也是夠能拼的。
古代是沒有洗面奶的,只有「洗面葯」。那麼,「洗面葯」又是何物呢?在《東京夢華錄》中就提到了「洗面葯」,在這里有先生做注,其引用了御前洗面葯、皇後洗面葯等四種葯方子。這些洗面葯每天都需要使用,然後才能達到使皮膚光滑,面部清潔等其他不同的效果。
通過我們生活中每天都要經歷的洗臉一事,我們也可以看到,這看似簡單的事情,其中也含有著大學問,洗臉史也是十分的悠久。現代的我們,洗個洗面奶是很容易的,洗面奶在大眾的生活中普及度也很高,方便了我們的生活。
然而古代沒有現在這種先進的技術,卻也能發現發明出好的潔面工具,也是十分有智慧的。正是古人們在前的不斷努力嘗試,才給後來的人們以啟示、經驗,才有了現在洗面奶如此的發展。同時,洗面奶的發展體現了人們在美的道路上勇敢 探索 、不斷前進的精神。
參考資料:
《千金翼方》
《世說新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