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設美麗中國
1. 如何建設美麗中國
1、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珍惜每一寸國土,盡可能集中集約利用國土空間,減少對自然生態空間的佔用。
2、要按照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降低資源消耗、減少環境污染的要求,建立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產業結構和經濟體系。
3、要大幅提高生產綠色化程度,改變過去靠大量消耗資源和犧牲環境換取物質財富的老路,有效降低發展的資源環境代價。
4、要以綠色消費、低碳消費、適度消費為主滿足消費需求,盡量減少對自然生態系統有負面影響的生活行為。
建設美麗中國意義:
建設美麗中國順應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期待,也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客觀要求
建設美麗中國,描繪了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的美好藍圖。當前,中國社會正步入一個特殊的環保敏感期,由環境問題引發的群體性事件也不斷增多,這些問題處理不好,就會影響經濟發展、社會和諧。
建設美麗中國,就是堅持科學發展,著力滿足人民群眾生態需求,維護人民群眾生態利益。這不僅是我們黨對人民群眾迫切訴求的現實回應,而且將使我們執政的群眾基礎更加深厚堅實,實現永續發展、長治久安。
2. 如何建設美麗中國毛概
答( - )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國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空間載體,必須珍惜每一寸國土。 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 -的原則 ,控制開發強度, 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二)全面促進資源節約。節約資源是保護生態環境的根本之策。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加強節能降耗,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推進水循環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三)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良好的生態環境是人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根本基礎。 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 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
理,擴大森林、湖泊、濕地面積,保護生物多樣性。加快水利建設,增強城鄉防洪抗旱排澇能力。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提高氣象、地質、地震災害防禦能力。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同國際社會-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四)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保護生態環境必須依靠制度。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 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 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 制。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 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 制度。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 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積極開展節能量、碳排放權、排污權、水 權交易試點。加強環境監管, 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加強生 態文明宣傳教育, 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3. 如何能建設美麗中國
美麗中國建設要始終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 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 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 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 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一是將環境質量納入公共服務領域。
比起公共交通、義務教育、醫療衛生、社會管理等公共服務,空氣、水 和食物等的公共性是最高的,不斷改善環境質量也不是任何個人或其他 組織所能獨立完成的,需要政府這樣的公共組織完成這樣的使命,滿足 群眾需求。
二是加強環境質量綜合考核。
正視經濟社會發展付出的資源環境代價,在考核各級政府經濟社會 發展目標時,把水更清、天更藍、山更綠等環境質量指標納入政績考核內 容。通過嚴格的考核、嚴肅的問責,引導各級政府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切 實走科學發展之路。 三是大力改善環境質量,保障群眾的環境權益。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環境問題,加大水、空氣和土壤等污染的 治理力度,努力不欠新賬,多還舊賬。把環境容量和資源承載力作為發展 的基本前提,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留足空間。 四是加強環境質量信息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環境質量好壞,既 要讓科學的監測數據說話,也要讓群眾通過切身感受來評價。要加大公 眾的廣泛參與和輿論的正確引導。
4. 新時代青年如何建設美麗中國美麗廣東
摘要 建設美麗中國,青少年應該認真學習建設美麗中國的要求,自己擔當起建設美好祖國的重任,可以寫一下自己的感受,例如:
5. 如何建設美麗中國 我的家鄉論文
「美麗中國」理念的闡述
1「美麗中國」的提出背景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經濟建設成就斐然,由日本內閣統計的數據顯示,2011年中國GDP為58786億美元,超過日本成為世界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2深層含義挖掘
「美麗中國」不僅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新的發展需求,也是當前中國民眾的迫切希望。
6. 如何建設美麗中國
4、如何建設美麗中國?
1、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保護自然生態系統,維護人與自然之間形成的生命共同體。
2、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新格局
第一,把節約資源放在首位
第二,堅持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
第三,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
第四,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
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
第一,推進綠色發展
第二,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
第三,加大生態系統保護力度
第四,改革生態環境監測機制
7. 怎樣建設美麗中國寫論文
摘要: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提出「美麗中國」這一美好建設藍圖,為全體中國人民描繪了一幅「美麗中國」的未來景象。本文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論出發,探討分析了「美麗中國」的科學內涵,並對其重要性進行探討和分析。
關鍵詞:十八大報告 美麗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小康社會
引論:黨的十八大在報告中首次提出「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全新概念,並將「生態文明建設」列入「五位一體」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要求把生態文明建設的價值理念和生態文明觀貫穿於現代化建設的全過程和各個方面。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這是著眼於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發展的長遠大計、根本之策。黨的十八大報告將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獨立成篇集中論述,系統地提出了今後5年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要求,強調要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要納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報告中「美麗中國」的概念一經提出,立即引起強烈的反響和共鳴。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當今世界和當代中國發展大勢的深刻把握和自覺認知,是執政理念的新發展,也彰顯了中華民族對子孫、對世界負責的精神。建設美麗中國,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是前提。
十八大報告提出美麗中國,山要綠起來,人要富起來。為了讓世界更好的了解中國,也為了讓中國更好的了解世界。也為了充分展示中國人文神韻的豐富文化內容。展示中國方方面面的內容,民間文藝、舞蹈、音樂、美術、書法、雜技、電視、電影、戲劇、曲藝、絵畫等各個領域節目內容。將帶領大家穿越中華大地的時間和空間經緯度;追尋中華文明傳承子安地理、文化歷史的故事;展現中華文明的行進軌跡;在國際化的視野下,表現華夏文明的獨特景觀、風俗、娛樂、審美和思辨。展示中國的、各地的,各民族的燦爛文化遺產。引領觀眾體驗和領悟自然和人文景觀的豐富內涵。在世界范圍內更好的展示中國最精華的民族瑰寶。為世界展示一個最美麗的中國。
8. 如何努力建設美麗中國
如何努力建設美麗?
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努力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從源頭上扭轉生態環境惡化趨勢,為人民創造良好生產生活環境,為全球生態安全作出貢獻。
一是要優化國土空間開發格局。要按照人口資源環境相均衡、經濟社會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控制開發強度,調整空間結構,促進生產空間集約高效、生活空間宜居適度、生態空間山清水秀,給自然留下更多修復空間,給農業留下更多良田,給子孫後代留下天藍、地綠、水凈的美好家園。加快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推動各地區嚴格按照主體功能定位發展,構建科學合理的城市化格局、農業發展格局、生態安全格局。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
二是要全面促進資源節約。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推動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支持節能低碳產業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發展,確保國家能源安全。加強水源地保護和用水總量管理,建設節水型社會。嚴守耕地保護紅線,嚴格土地用途管制。加強礦產資源勘查、保護、合理開發。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流通、消費過程的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
三是要加大自然生態系統和環境保護力度。要實施重大生態修復工程,增強生態產品生產能力,推進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加快水利建設,加強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以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突出環境問題為重點,強化水、大氣、土壤等污染防治。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公平原則、各自能力原則,同國際社會一道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
四是要加強生態文明制度建設。要把資源消耗、環境損害、生態效益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評價體系,建立體現生態文明要求的目標體系、考核辦法、獎懲機制。建立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制度,完善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水資源管理制度、環境保護制度。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和稅費改革,建立反映市場供求和資源稀缺程度、體現生態價值和代際補償的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補償制度。加強環境監管,健全生態環境保護責任追究制度和環境損害賠償制度。加強生態文明宣傳教育,增強全民節約意識、環保意識、生態意識,形成合理消費的社會風尚,營造愛護生態環境的良好風氣。
9. 如何建設美麗中國作文
當中國人民戰勝日本帝國主義的那一刻起,當中國舉辦奧運會的那一瞬間,當神舟七號沖天的那一剎那,你是否為自已的國家而感到驕傲?的確,作為一位中華兒女,當國家取得了驕人的成就時,咱們怎能不驕傲、自豪呢?中國那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耀眼的發明、秀美的山河、豐盛的資源……成為了中華兒女引以為豪的主要原因。可是,如何把我們的祖國建設得更加美麗呢?這很難做到,我們必須得從自我做起,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五一勞動節」是大家旅遊的最佳時間,往往這時,大家會選擇去一些大城市旅遊,像北京、廣州、武漢等地。在「五一」期間,各地的環衛工人可就忙了起來,因為遊客們都太不講文明了。這些天,新聞上一直在播報遊客們的「丑惡行徑」:許多遊客在北京故宮的牆壁上亂塗亂畫,隨處可見「×××到此一游」這一行字;有些遊客為了拍照竟爬到了景點區的樹上;更可氣的是,很多大人讓自己的孩子鑽進警戒線,慫恿他們摸這摸那……當記者采訪那些遊客時,他們反而理直氣壯地說:「這里又沒有提示牌,也沒有專門管理的人,這可不是我的責任!」聽到這些話,我真傷心,作為一個中華兒女,我們不能在公共場所的牆壁上亂塗亂畫,不能損壞公物,不能亂扔垃圾,不能隨地吐痰……如果我們真的做到了這些,那麼中國就會變得無比美麗。
還有一個事例讓我十分惱怒。在外國,提示牌上的話一般都是中文,而且會寫著「中國人你看,垃圾箱在這里」「中國人,請不要大聲喧嘩」這一個個醒目的大字,讓我十分地生氣。憑什麼只說我們中國人呢?不過轉念一想,也對。外國人在公共場所都是規規矩矩的,而中國人卻在公共場所里大聲喧嘩、亂扔垃圾,這真讓我覺得羞愧!
只要每個中華兒女多彎幾次腰,多動幾次手,撿起腳下的垃圾;只要每個中華兒女不在公共場所大聲喧嘩、亂扔垃圾。那麼,我們的祖國將會變得無比美麗!
建設美麗中國,從我做起。
10. 聯系實際,論述如何建設美麗中國.
以法治國才是建設美麗中國的途徑,人們的精神文明需要一些強制力才能保證實施,慢慢養成良好的精神文明的習慣。精神文明的建設也依賴於物質文明的建設,所以才大力發展經濟,讓中國變的強大起來,在強大的同時也不忽視精神文明的建設,做到有法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