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基洗面奶表活劑一般加多少
Ⅰ 皂基皂添加基礎油的比例
皂基皂添加基礎油的比例為,以皂基用量的15%為基準,油具有消泡作用,添加的油量越高,成皂後越泡度及去污力則越低,滋潤度則越高,根據需求進行適當的調整,調整值在5%左右。
這里所說的油,特指的是不融於水所有物質,如動植物油、浸泡油、角鯊烷、精油以及某些油溶性功效原料等等。皂基添加油後,相對來說,對皂的PH值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對成皂的去污力影響稍大,泡泡細膩柔和,洗感滋潤、保濕度極佳。
皂基加油的製作方法與添加水的方法大體一樣,有幾點需要注意一下:
1、 不需要進行皂模刷油,它很容易脫模;
2、 混和液一定要充分攪拌均勻,以免入皂模後大量的油析出;
3、成皂後如發現皂塊上有大量的油析出,則製作失敗,可再次倒入燒杯進行二次加熱攪拌再入模;

(1)皂基洗面奶表活劑一般加多少擴展閱讀
皂基皂
皂基皂在台灣、香港、韓國、中國大陸都開始慢慢地在日化洗護領域看到該產品的身影,當然,它只是製作的原材料,還是半成品。
你能看到的是一些製作精美,包裝漂亮的成品,由於它的易塑性和溫和性用於製作手工皂、精油皂、潔面皂、美容皂的主要材料。
Ⅱ 珊珂洗面奶皂基添加比例百分之多少
皂基皂添加基礎油的比例為,以皂基用量的15%為基準,油具有消泡作用,添加的油量越高,成皂後越泡度及去污力則越低,滋潤度則越高,根據需求進行適當的調整,調整值在5%左右。
這里所說的油,特指的是不融於水所有物質,如動植物油、浸泡油、角鯊烷、精油以及某些油溶性功效原料等等。皂基添加油後,相對來說,對皂的PH值沒有太大的影響,但對成皂的去污力影響稍大,泡泡細膩柔和,洗感滋潤、保濕度極佳。
皂基加油的製作方法與添加水的方法大體一樣,有幾點需要注意一下:
1、 不需要進行皂模刷油,它很容易脫模;
2、 混和液一定要充分攪拌均勻,以免入皂模後大量的油析出;
3、成皂後如發現皂塊上有大量的油析出,則製作失敗,可再次倒入燒杯進行二次加熱攪拌再入模
Ⅲ 關於皂基洗面奶的知識點
一、皂基配方結構大致包含以下五部分:
  
 1.脂肪酸+鹼;
  
 2.多元醇;
  
 3.乳化劑;
  
 4.表面活性劑;
  
 5.潤膚劑及其它添加劑。其中脂肪酸+鹼是構成潔面膏體系的骨架,產品的穩定性以及清潔能力、泡沫效果、珠光外觀、刺激性等都取決於脂肪酸的選擇和配比。常用的脂肪酸有十二酸、十四酸、十六酸、十八酸,根據各種酸的性質以及對產品要求的不同,一般採用以一種酸為主體,其它酸為輔助的搭配比例。泡沫大小對比:
  
 C12>C14>C16>C18
  
 起泡速度對比:
  
 C12>C14>C16>C18
  
 泡沫密實度對比:
  
 C18>C16>C14>C12
  
 膏體稠實度(硬度)對比:
  
 C18>C16>C14>C12
  
 也就是說以長碳鏈(C18、C16)為主體的配方膏體,稠實度比較大。
在這四種脂肪酸中,對最終產品的珠光效果影響最大的是十四酸和十八酸,十四酸產生的珠光性質是一種微透明的,類似於陶瓷表面釉層的乳白色珠光,而十八酸產生的珠光是一種強烈的白色閃光狀珠光。
  
 脂肪酸在配方體系中的用量一般在28%~35%之間,這主要是由生成脂肪酸皂的性質決定的。皂化率保持不變的情況下,脂肪酸的用量直接影響到最終產品的結膏點和硬度,脂肪酸的用量增加,產生的脂肪酸皂的量增大,產品的結膏溫度也將隨之提高,同時產品的硬度也增大。如果配方體系中脂肪酸的用量太大,產品的結膏溫度過高,可能會導致產品還沒有完全皂化的情況下體系就已經結膏了,同時也會影響到產品下一步生產工藝的順利進行。
  
 可用於和脂肪酸皂化的鹼有氫氧化鉀、氫氧化鈉、三乙醇胺等,但由於氫氧化鈉生成的皂太硬,不適合用於化妝品中;而三乙醇胺的生成皂易變色,因此通常鹼的選擇---氫氧化鉀。氫氧化鉀的用量取決於配方體系對於皂化率的要求,確定皂化率,可根據脂肪酸的用量算出氫氧化鉀的用量。
  
 潔面膏中脂肪酸和氫氧化鉀的中和度一般應該控制在75%~90%之間,這主要是有三方面的原因:1.中和度過低,會導致體系不穩定;2.中和度過高,會導致產品的刺激性增加;3.中和度過高,會導致體系在皂化時皂液的黏度過高,同時形成產品時的結膏點提高,從而影響生產工藝的順利進行。適合的皂化率應該控制在78%~85%之間。
  
 皂化率的計算方法是:(氫氧化鉀的用量×氫氧化鉀的純度)÷(體系中所用的脂肪酸的用量×脂肪酸的酸值)。配方中常用的多元醇有甘油、丙二醇、1,3丁二醇、山梨醇、等等。
  
 多元醇在配方體系中主要起到分散或溶解脂肪酸皂(脂肪酸鉀鹽)的作用,由於在皂化的過程中生成的皂只能微溶解於水,在生產的過程中,大量的皂如果不及時分散或溶解,皂化的過程將無法完成,生產也無法繼續下去。為了及時將生成的皂分散或溶解,必須使用大量的多元醇。
  
 甘油對皂的作用表現為分散作用,如果體系中單獨使用甘油,甘油的用量是根據脂肪酸的種類和量,以及皂化率來決定的,能及時分散好生產的脂肪酸鹽即可,甘油太多膏體會有點黏,太少又怕分散不了生產的脂肪酸鹽,一般甘油用量在12%-30%不等,根據配方情況而定。
  
 丙二醇和1,3丁二醇對皂的作用表現為溶解,因此這兩者如果單獨使用的話,用量可以少一些,大約在5-10%左右。
  
 多元醇對配方體系的作用不僅僅表現在分散或溶解皂上,對最終產品的珠光性質和穩定性也有很大的影響。
  
 由於甘油是分散脂肪酸鉀鹽,因此產品體系中析出的珠光不受到甘油的影響;而丙二醇和1,3-丁二醇對脂肪酸鉀鹽的作用是溶解,因此在溶解脂肪酸鉀鹽的同時也會將析出的珠光破壞。所以使用了丙二醇或1,3丁二醇的潔面膏珠光效果會很差甚至沒有珠光。
  
 乳化劑對潔面膏產品最主要的作用是解決一個體系耐熱穩定性的問題,添加適量的乳化劑可以有效地解決膏體的高溫穩定性,並防止產品體系在恢復常溫後泛粗的現象(原因:乳化劑可以乳化未皂化的游離脂肪酸)。常用的乳化劑可以選擇磷酸酯類、鯨蠟硬脂醇醚類乳化劑,其用量一般在0.5%~2%之間。乳化劑對產品的珠光效果也有很大的影響,對於大多數的乳化劑來說,如果體系中的乳化劑的用量過多,最終的產品珠光將無法析出,因此在選擇乳化劑種類的同時應該考慮到乳化劑的最低用量,在保證體系穩定的前提下乳化劑的用量應盡可能的少。表面活性劑在皂基洗面奶體系中最明顯的作用有以下幾方面:1.對皂基的高PH值具有緩沖的作用,降低皂基的刺激性;2.改善皂基的泡沫性質,降低沖洗時的緊綳感;3.增加膏體的緊實感、拉絲感等,使用10%左右的表面活性劑能夠明顯增加產品的拉絲感覺,進而增強皂基的穩定性和改善使用時的手感,這種拉絲感遠遠超過PEG類物質所能達到的效果。此外,根據所使用的表面活性劑的種類的不同,表面活性劑還能夠分散皂基、提高結膏點等。常用的表面活性劑有氨基酸類表面活性劑、MAP類表面活性劑、兩性表活、磺酸鹽類表面活性劑。表面活性劑的用量一般控制在10%左右,用量少了沒有作用,用量多了意義不大。  二、潔面膏的製作工藝在配方設計合理的情況下,潔面膏的製作工藝十分簡單,也很容易操作,但因其配方結構的特殊性,因此在製作工藝上也有一些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和一般的皂化體系不同,皂基型潔面膏的皂化方法採用的是水相(鹼液)加入油相(酸液)的方法,其中水相包括:鹼、多元醇、水;油相包括:酸、乳化劑、表面活性劑(有些表活可參與皂化,有些在皂化結束後加入),以及其它油脂類成分。具體的操作方法是:1.將氫氧化鉀加入冷水中,溶解,然後加入多元醇,加熱至75℃-80℃;2.將酸、乳化劑、表面活性劑以及其它油脂類成分混合,加熱至75℃-80℃;3.先將油相放入乳化鍋內,開啟攪拌,然後將水相緩慢加入到油相中,在水相加入的過程中,體系中可能會出現短暫的少量皂塊結團現象,(如果配方多元醇、表面活性劑量合適的情況下)不管這種現象,等水相完全添加結束後皂團自然會消失;4.水相添加完成後(大生產的情況下,可能會有小顆粒的皂粒沒有分散好,此時一定要低速均質,直至皂粒完全分散好,看不到皂粒為止,因為想通過長時間攪拌,讓皂粒分散,在實驗室可以,但是大生產不行),在保持體系溫度不低於90℃的情況下,保溫皂化40~60分鍾;5.皂化結束後加入表面活性劑(不參與皂化,低溫加入的表面活性劑),此時應注意避免因攪拌而使體系產生氣泡;6.降溫至50℃左右時加入香精和防腐劑;7.繼續低速攪拌至結搞點,結膏溫度記錄好,保持溫度不變,攪拌30分鍾以上,注意低速攪拌。結晶成膏後,攪拌速度過快會導致膏體變稀,恢復不回來。如果生產遇到這種情況,只有重新加熱至70度左右,破壞已經結晶的膏體,再重新降溫重新結晶即可。
Ⅳ 洗面奶的基本成分有哪些
洗面奶的主要成分洗面奶的主要成分為:表面活性劑、保濕劑、活性添加劑、防腐劑、香精等。表面活性劑是洗面奶的主要原料,具有潤濕、滲透、發泡、乳化和去污的作用。根據不同的表面活性劑主要分為氨基酸洗面奶,皂基洗面奶和復配型的洗面奶。
推薦幾款不同洗面奶:
遇見香芬氨基酸洗面奶

這款洗面奶不含皂基,氨基酸復配甜菜鹼兩性表活,含有抗氧化和美白祛斑成分,但是防腐劑種類添加過多,敏感肌應繞道,這款潔面更適合健康的油性皮膚使用,或者作為出行遊玩忘帶主力潔面時的備胎之選。性價比也是蠻高的,洗完之後臉上不會出現緊綳的現象,泡沫尚可,追求泡沫感的可使用起泡網。
拓展:
皂基洗面奶,成分表中常以xx酸(如棕櫚酸/月桂酸/肉豆蔻酸/硬脂酸)+鹼(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三乙醇胺)形式出現。
氨基酸洗面奶成分表內常見的成分,丙氨酸、纈氨酸、谷氨酸、甘氨酸、谷氨醯胺......也就是說,首先會有「氨酸」字樣,判斷公式:××醯基 +氨酸+金屬陽離子(鈉,鉀...);
復配型洗面奶:復配型的洗面奶,既有氨基酸的溫和,又有皂基的清潔力,也是現在洗面奶的主流成分。
Ⅳ 各種表面活性劑到底哪個作為洗面奶選擇更好
四種表面活性劑分別是:皂基,s類表活,氨基酸類表活和烷基糖苷,它的刺激度性依次減弱,清潔力度依次減小,一般而言,皂基和s類表活刺激性較大,不適合作為日常的潔面,而氨基酸類表活清潔力度高,同時也比較溫和,所以是極佳的潔面表活,把表活(表面活性劑)把握好便能很大程度上把握好洗面奶(潔面)的好壞或者說是安全,健康,成分表中前幾個物質中的一大長串名字中有「硫」字,版比如某某硫酸酯鈉,可初步判斷是s類表活,有「肉豆蔻酸,月桂酸,硬脂酸,棕櫚酸」中權的任何一種或幾種和「氫氧化鈉(鉀)」中的任一種則是皂基,而氨基酸表活則是在一長串名字中有氨基酸的名字夾雜在裡面,烷基糖苷有癸基葡糖苷等。    
評判洗百面奶的標准主要有兩個,清潔力度和溫和程度,舉例:寶拉珍選綠鼻涕潔面,HARU29悠黎銀盾潔面,FRESH大豆潔面都是按照標准來說不錯的選擇。
Ⅵ 洗面奶有什麼成分不能用
洗面奶里含有鉛汞、甲基氯異噻唑啉酮、甲基異噻唑啉酮、DMDM乙內醯脲、硫酸鹽等成分,那麼最好不要使用。因為這些成分對皮膚的副作用很大。
Ⅶ 什麼牌子的洗面奶好用選洗面奶需要注意它的成分嗎
什麼牌子的洗面奶好用?選洗面奶需要注意它的成分嗎?
洗面奶是生活中最不可或缺的護膚品,在市場上眾多的洗面奶中只有選擇了合適自己的才能達到最佳的護膚效果。
那麼究竟該如何正確地選擇洗面奶呢?

一般表活洗面奶的刺激性要低於皂基,可是表活劑的對敏感皮膚或是不友善的。且基本上帶有很多添加劑,不建議購買。
Ⅷ 洗面奶里最好不要有什麼成分
拿到洗面奶以後,我們一定要看一下外包裝成分,如果外包裝成分裡面含有氫氧化鈉,月桂酸鈉、肉豆蔻酸鈉、棕櫚酸鈉、硬脂酸鈉等這類的成分,建議最好不要使用。因為一般潔面我們可以將它分為兩大類:皂基類和氨基酸類。
皂基呈鹼性,清潔力更強,比較適合出油量大、角質層較厚的膚質。鹼性對肌膚是有一定的刺激性的,所所以不建議直接接觸皮膚使用!用在皂基裡面的表面活性劑一般是:月桂酸、肉豆蔻酸、棕櫚酸、硬脂酸~比如成分表裡你如果看到排名前幾位的主要活性劑味:月桂酸鈉、肉豆蔻酸鈉、棕櫚酸鈉、硬脂酸鈉等名字,就可以確定這是一款皂基洗面奶了。

皮膚的表面是弱酸性的,你的潔面產品zui好也是在這個酸度,不要不小心洗掉了保護膜。另外磨砂產品要小心謹慎使用,不適合用在一天需要用兩次的潔面中。好的潔面產品,洗完之後臉上的皮膚摸起來滑滑的,沒有緊綳感或油膩感。如果澀澀的,那麼你的清潔可能過度了。最好是選擇使用弱酸性的純氨基酸潔面,會使皮膚得到更好的護理~
Ⅸ 怎麼判斷洗面奶是否為皂基的
如果是第一種通過皂粒添加的形式,全成分表上就可以看出有皂基成分,比如月桂酸鈉,硬脂酸鈉等等。這是一種比較好判斷的方式。
如果是所說的使用脂肪酸與鹼的皂化,情況就稍微復雜一點, 可以分兩步走進行判斷。
第一步:先看是否有構成皂基的必要成分:如果出現上述的脂肪酸中的一種或多種,而且也含有鹼劑的一種或多種,那麼就有可能含皂基了。但若只是出現脂肪酸或只出現鹼劑,還不能夠成是皂基。
第二步:從成分表的順序判斷: 一般說來皂基洗面奶皂的含量有20%~35%,所以成分表中脂肪酸的含量是靠前的,鹼的含量也較靠前。如果成分表以形如「水,硬脂酸(或上述其它脂肪酸),….」或「硬脂酸,水,xxx「然後又含有鹼劑的潔面產品,那麼這就是皂基產品比如皂基洗面奶了。

(9)皂基洗面奶表活劑一般加多少擴展閱讀:
洗面奶基本類型:
泡沫型洗面奶:
含有表面活性劑,又分為多泡沫型與微泡沫型兩種。通過表面活性劑使油脂在水中穩定存在,溶於水達到清潔效果。
皂劑洗面奶也是其中一類,但是由於其特性比較明顯,所以一般要和普通表面活性劑洗面奶區別對待。
溶劑型洗面奶:
這類產品是靠油與油的溶解能力來去除油性污垢,它主要針對油性污垢,所以一般都是一些卸妝油,清潔霜等等。
無泡型洗面奶:
這類產品結合了以上兩種類型的特點,既使用了適量油份也含有部分表面活性劑。
膠原型洗面奶:
膠原蛋白洗面奶採用無皂基配方,溫潤舒適,能夠有效的去除包括黑色素在內的臉部角質和污垢,使肌膚恢復透明清爽狀態。產品中的納米膠原蛋白成份在快速滲入肌膚,促進皮膚新陳代謝的同時,還為臉部增加了一層保護屏障,防止了臉部表皮水份的丟失和外界的污染物大量滲入,從而保護了嬌嫩的皮膚不受有害因素的侵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