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面部清潔 » 唐代女子怎麼卸妝

唐代女子怎麼卸妝

發布時間: 2022-08-30 18:02:25

A. 古代胭脂的做法

古代胭脂的做法

古代胭脂的做法,現在的年輕女孩子多多少少都掌握一點皮膚管理的技巧,因為我們都知道的,對於現在很多愛美的人來說美容護膚保養是非常之重要及必要的。以下分享古代胭脂的做法。

古代胭脂的做法1

方法1

1、將開放中的紅藍花整朵摘下放進石缽中,再用石杵或木杵反復杵槌至漿汁狀。

2、加入清水,用紗布包裹絞去黃汁,再加入酸栗水和淘米水漂洗,(這一步即是溶解黃色素),再用紗布絞汁。

3、將剩餘干物放入罐中陰干,即可得到鮮艷紅潤的胭脂。

據古書記載,用來製作胭脂的原料遠遠不止紅藍花兩種,還有蜀葵花、重絳,黑豆皮、石榴、山花及蘇方木等中葯。人們從這些中葯里可以提取天然的紅色素製作胭脂,不過這時胭脂已經成為了一切紅妝的指代了。

方法2

將干凈的紅玫瑰花的花瓣用干凈的器皿擠出汁,然後放入當年的棉花片。當玫瑰花汁充分浸入棉片中時,撈出晾上。晾乾後收入密封的陶罐。用時,取出一兩片,放入手心,滴一兩滴水,用手推勻後拍於雙頰。

方法3

把胭脂花、玫瑰、梔子或者任何紅色花朵,細細碾碎,用細沙濾去渣滓,晾乾汁液,滴上一點點桂花油,就是胭脂。有花朵般艷麗的顏色和香味。

方法4

摘取清晨的紅藍花,最好是帶露水的,像搗葯一樣搗成漿汁,加清水包在紗布里絞去黃汁,再加酸栗子淘米水一起像淘米一樣淘,黃色素被溶解,再絞,剩下的就是紅色素。紅藍花有兩種色素,紅色素與黃色素,後者難染色,故分離。加防腐劑陰干,就得到很紅很紅很艷很艷的胭脂了。顏色可以自己加別的粉調。

古代胭脂的做法2

看看古代化妝品的做法

香粉 (粉底)

精選顆粒飽滿的大米(沒錯,就是大米)

操作步驟

浸泡,將大米在水中浸泡兩個月

研磨,用研缽研磨,米水已絹袋過濾

澄清,使水中的米粉沉澱下來

乾燥,米粉沉澱後,倒去表面的清水,放入陽光下曝干

揉搓,乾燥後,以手不斷揉搓,製作成粉質細膩,蓬鬆的米粉

唇脂 (口紅)

關於唇脂的製作方法,在《備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外台秘要方》等書籍中都有所記載。

製作使用的原料分為三種,

一是基質原料,在古代主要以動物油脂或蜂蠟為原料。

二是色素,主要以硃砂、紫草等為色素原料。

三是香料,在製作過程中把香料加入,

一塊熬煮,即可製得帶有香味、滋潤唇部、提升氣色的唇脂。

眉黛 (眉筆)

在《事林廣記》一書中記載了「畫眉集香丸」的製作方法:「真麻油一盞。多著燈心搓緊,將油盞置器水中焚之,覆以小器令煙凝上,隨得掃下。預於三日前用腦麝別浸少油,傾入煙內和,調勻。其黑可逾漆,一法旋剪麻油燈花用,尤佳。」

眉黛製作方法是以麻油和燈芯燃燒出的煙墨掃下,和少量油脂調和製作而成。

胭脂(腮紅)

胭脂的原料是紅藍花,即中葯中的紅花。

一、去除黃色素

紅藍花經過清水反復揉搓,去除一部分黃色素。再用可食用醋進行反復淘洗,去除了其中大量的黃色素。

二、提取紅色素

取少量蘇打與水融合製得弱鹼水,再加紅藍花,反復揉洗,獲得包含紅藍花紅色素的溶液

三、中和

由於在對紅花紅色素進行提取時加入了不少鹼性溶液,因此這時的紅色液體是偏鹼性的。如果直接以此製作胭脂,製得的胭脂也是偏鹼性的,這樣的化妝品長期使用對皮膚無益。因此需要加入酸性溶液如酸石榴汁和白醋進行中和。

四、加入米粉

色素制好後,加入米粉,充分攪拌,使紅色素與米粉充分的融合。然後放置,使之沉澱。加入的粉的多少決定了胭脂的顏色,加入少量的粉,則製得正紅色的胭脂,如果加的過多,則胭脂呈粉紅色。

古代胭脂的做法3

胭脂

若說古代的化妝品有哪些,排在前列中的必定有胭脂。俗話說:「三千宮女胭脂面」,在古代,胭脂和胭脂統稱為「胭脂」。胭脂的起源有兩種說法:第一種是起源於商紂時期,當時的原料是以「紅藍」花為主,這種花含有紅色和黃色兩種色素,人們將紅藍花在研缽中搗碎研磨。

後來的人們還會在裡面加入明礬用來固色。將研磨後的紅藍花加入清水放在紗布中過濾,再加酸離子淘米水過濾花汁中的黃色,製成紅色的染料,經過晾乾處理便成了胭脂。

後來胭脂不斷發展,人們還會用硃砂,紫草或者玫瑰花瓣等製作,相傳慈禧太後所用的胭脂,需要挑選上等的.玫瑰花瓣,一百斤的花瓣中只能挑選出十幾斤。

另一種說法是胭脂是由西北匈奴傳來的,匈奴有一座焉支山,山上長有一種紅花,女子塗於面上十分好看,而匈奴王的妻子最喜用這種紅花布面,所以人們便把匈奴王的妻子稱為「閼氏」與胭脂同音,後來漢朝擊敗匈奴,胭脂傳到中原,從此成為中原女子化妝時必不可少的化妝品。

在唐朝《外台秘要》中記載, 關於古代口脂的做法:「熟朱二兩,紫草末五兩,丁香二兩,末麝香一兩,上四味,以甲煎和為膏。」

這種口紅並沒有顏色,可以治唇裂,類似於我們現代所用的潤唇膏。

石黛

說完了胭脂,再來說一說在古代尤為重要的畫眉。在古代常常以男子為女子畫眉而表現兩人十分恩愛,而且古代人對雙眉是十分看重的,他們認為「天有聶提,人有兩眉,為人表候」,可見古人對於眉毛的重視程度。

畫眉在春秋時期就已經出現了,到了戰國已經廣為流傳。一開始時,人們以燒焦的柳樹枝塗於眉上,但是這樣的眉色是十分不自然的,而且極易塗抹掉。後來在《玉台新詠序》中記載了一種畫眉工具,名為「石黛」。將石硯研磨成細粉加水調和後凝固,便製成了古人版的「眉筆」,以石黛畫出的眉毛十分自然,深受女子喜愛。

除了普通人用的石黛,上層貴族社會的女子更喜愛「螺子黛」,我們在電視劇《甄嬛傳》中可以看到,華妃因為小小的螺子黛而爭風吃醋,可想而知這種東西是極為珍貴的。

根據《隋遺錄》記載:「螺子黛出波斯國,每顆直(值)十金,後征賦不足,雜以銅黛給之。」

一顆螺絲帶就價值數十金,也只有地位十分顯赫的女子才能享用了。螺子黛其實就是一種青黑色的礦物顏料,製作好的螺子黛只需要蘸水便可以畫出黑而不重的眉毛。螺子黛太過貴重,所以稍微富貴的女子也會以「銅黛」代替。

《本草綱目》記載:「銅青又名銅綠,生熟皆有青,即是銅之精華。」

銅黛其實是就是銅銹,銅黛有的色若波斯青黛,有的鮮深嬌艷,研磨成青粉,便可用來畫眉。

鉛粉

古代女子在塗抹胭脂和畫眉之前還有一項重要的程序,便是「底妝」。我們現代的化妝品底妝層出不窮,底妝是一切化妝的第一步,有些化妝品不僅能完美遮瑕,還能為肌膚鎖住水分,那麼古人的底妝是什麼呢?

宋代《事物紀原》中記載:「周文王時,女人始傅鉛粉。」

鉛粉和米粉就是古代女子底妝的兩大法寶。米粉是以高粱米或者粟米研磨成粉後,再經過不斷的沖洗,直到水色清透沒有米色,再加入冷水,發酵後磨成米漿,晾乾成型再研磨成細粉即可。這種純天然的米粉雖然對身體沒有什麼傷害,但是不能很好的持妝,需要經常補妝,而且到了夏天,臉上出汗以後很有可能在臉上出現「麵疙瘩」。

直到後來人們發現了「鉛粉」,鉛粉又稱「胡粉」、「鉛華」。「洗盡鉛華」這一詞原意就是指洗掉臉上的妝容,後來引申為去掉虛偽的外裝。鉛粉細膩白皙,附著力強,而且易於保存。

在北魏《齊民要術》一書中就記載了鉛粉的製作方法,根據其中的記載可以看出,鉛粉中包含鉛,錫,鋁等礦物質。因為鉛是一種有害的重金屬,過量攝入有害人們的身體健康,所以在我們現代化妝品中「鉛」是要嚴格控制的。

古代女子喜愛化妝,不過化妝並不是人人都能化。在傳統男尊女卑的思想下,女子地位低下,她們常常是一種處於一種低下的取悅男人的姿態「女為悅己者容」,雖然現代的女子化妝也是為了讓別人更喜歡,但是大部分女子就是為了讓自己開心,為了提升自己。可是在古代似乎就沒有這層含義,女子化妝就是為了取悅男子。

俗話說:「好女不嫁二夫」,古代女子「守節」的思想是根深蒂固的,如果女子的丈夫死了,女子就不可以再化妝。「發罷香油,面絕鉛華」,守節的女子要「屏絕人事」,丈夫不在了,再化妝就是「不貞潔」的表現。

花鈿

「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在古裝電視劇中尤其是唐代電視劇,我們經常看到唐代女子額間有一個小小的花鈿,花鈿一開始的出現帶著是帶著對圖騰的崇拜的,人們將圖案裝飾在臉上以此表達自己的信仰,不過到了後期,花鈿的裝飾性作用就越來越強。

關於花鈿的由來還有一個很美好的傳說,話說在南朝時,南朝的宋武皇帝有一位很疼愛的公主,公主長的傾國傾城,有一次公主在御花園里玩耍,困意來襲就在花園里睡著了,微風拂過花枝,一朵小小的梅花恰巧落在了公主的額間,公主醒來之後,額間的梅花留下了印子,洗了三天才將梅花印洗掉。因為梅花印在公主額間顯得公主更加傾城動人,於是人們紛紛效仿,並取名為「梅花妝」。

花鈿妝有紅色,綠色,黃色三種顏色,其中以紅色的顏色最多。女子們將金箔,紙或者魚鰓骨剪成想要的形狀,再用魚箔膠粘在額間,卸妝時用熱水一敷便可以輕松取下。女子眉間一點花鈿,更襯得風韻無比,美麗動人。

古代女子化妝步驟

我們現代人化妝時,護膚,防曬,粉底,那麼古人又是如何化妝的呢?

唐代女子化妝的第一步就是底妝,敷鉛粉,鉛粉一般都放在未開的白玉簪花花苞內,用線將花苞綁好,用時只需取出鉛粉,不僅能使增白膚色,還會有淡淡的玉簪花的香味。

第二步,畫胭脂。用製作好的顏值暈塗在雙頰之上,古代人認為臉頰越紅潤越好看,所以有些女子的臉頰會塗的十分紅艷。

第三步,畫眉。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人們的雙眉各個時代流行的眉形也是不一樣的,漢武帝時期「武帝令宮人描八字眉」,而魏武帝曹操更喜歡黛眉。不過中國歷史上數百位皇帝中最喜歡黛眉的當屬唐明皇李隆基,因為皇帝的喜歡,唐朝一時間興起女子紛紛畫「黛眉」。「秋娘眉」、「嫦娥眉」、「新月眉「、「黛玉眉」各式各樣的眉毛,各有風情。

第四步,貼花鈿。唐代女子的花鈿以金箔或者紙裁成各種形狀,甚至女子們會將蜻蜓翅膀剪下來,貼於額間。

第五步,點面靨。在臉頰以點上黃色圓點或者月牙形狀,稱為面靨。

第六步,描斜紅。在眼角處畫出紅色彎彎的月牙稱之為斜紅。

第七步,點口脂。古人化妝的最後一步就是塗口紅了,根據當時的流行的唇形,塗上以紅色為主的口紅。

整整七個步驟,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古代女子在化妝時對於護膚是很隨意的,而在臉頰上的裝飾更多,不僅有額間的花鈿,還有臉頰的面靨,最後眼角還要畫上斜紅。

結語

從古代以鮮花汁子調制的胭脂到現代各種腮紅,口紅,化妝品和人們的審美觀念也在不斷的變化,我們現在重新看到古代艷麗的妝容時,可能會十分驚訝,但若古人看到我們現代人的妝容必然也是十分的不理解。

其實,我們對於美的定義本身就不完善,「美」是因人而異的,但是最重要的其實不是表面的美,心靈美才是最重要的。善良的人在與別人接觸時,即便長相普通,但是別人也會覺得她很美。所以也希望大家能夠「腹有詩書氣自華」,內心充實,心地善良,才是真正的美。

B. 古代女子化妝的步驟

1、敷鉛粉

古人化妝的第一個步驟是敷鉛粉,作用與現在打粉底類似,都是為了凸顯自己膚白貌美,畢竟「一白遮百丑」。唐人喜歡在粉中摻入西域香料,稱迎蝶粉;宋人將益母草、蚌粉等調制玉女桃花粉;明人則以玉簪花為主料,制玉簪粉。

唐朝的眉形豐富多彩,唇妝種類也異常繁多,僅晚唐30多年時間里,唇式就出現了17種之多,圓形、心形、鞍形,其中最風靡的要數櫻桃形和花朵形。古人崇尚「櫻桃小口一點點」,為了達到這種效果,女孩子們先用白色打底以覆蓋唇色,然後用口脂在嘴唇正中畫出唇形。

C. 中國古代女子用什麼卸妝

說到卸妝,得先化妝吧!古代女人化妝的和現代女性差不多,也可以分為:基礎護理、打底、唇妝、腮紅、眉妝以及其他幾種奇奇怪怪的裝飾手法(花鈿、面靨、鴉黃、額黃等)。
最重要的一點是,古代女人的化妝品真的是純天然的。例如,基礎護理的面脂,面膏,是用動物油和中草葯配製而成的;例如底妝的粉,是用各種原料米磨成粉製作而成,不含添加劑。慈禧太後,專用的白粉的製作方法,極其精細考究,在新上市的白米外還要加上顏色已經微微發紫的陳米;例如腮紅,都是用花瓣碾汁而成,還有眉墨,螺子黛,遠山黛等都是礦物。
化妝品都是水溶性的,好卸又護膚。所以,古代卸妝,比今天的我們輕易很多。

古代卸妝法一:淘米水
淘米水是最早使用的卸妝洗臉的水。《禮記·內則》記載:「三日具沐,其間面垢,燂潘清靧」,「潘」就是溫熱的米汁。意思是:每3天燒一次溫水為父母洗一次頭。這期間,如果父母臉上臟了,則要用淘米水為其洗干凈。淘米水被列為民間偏方是道理的,經常洗米做飯的人,手的部分的嫩滑度比手腕高。
古代卸妝法二:澡豆
澡豆是粉狀的。用以洗手,洗臉,能使皮膚滑潤光。宋代以前,洗臉、凈手、浴身的時候,沒有成團的「肥皂」,而是使用「澡豆」,是以豆子研成的細末作為主料製成而得名,是全能化妝品,洗手、洗臉、洗頭、沐浴、洗衣服,總而言之,一切污漬、油脂,「澡豆」全搞定!因為配料是食材,據說吃到肚子里「溶解脂肪」的功效就像用肥皂去污,又干凈、又徹底。

古代卸妝法三:肥皂
宋代,是將皂角與香料、各種有美容效果的中草葯配在一起,搗成碎末,再凝聚成團,做成團塊形式的成品,在市場上出售。調制出的香皂不僅可以洗凈面部油污,還有清熱涼血、活血生肌、芳香開竅的功效,同時還可以滋養皮膚,祛除色斑,是不可多得的美容和護膚佳品。
古代卸妝法四:花生油
戲曲的妝容比較特殊,面部需要用到油彩,是不溶於水的,所以古代卸戲曲妝一般使用麻油、菜油、花生油。這和現代的卸妝油是同個道理。

D. 古代歷史上唐代女子如何化妝

唐代詩人元稹在《恨妝成》里,大致將女子化妝概括為7個步驟:敷鉛粉、抹胭脂、畫黛眉、化面靨、貼花鈿、描斜紅、點口脂。

E. 古代女子沒有卸妝水,那她們是如何卸妝的

古代的化妝品基本都是純天然的產物,不像現代這樣都是一堆化學成分,因此古代人卸載沒有我們現代人卸妝那麼麻煩,古代人卸載基本採用淘米水、古代用澡豆製成的洗麵粉、香皂、菜油食用油等來清洗面部。

四、使用菜油食用油潔面

這種方法大多是在戲曲中使用,因為戲曲藝人需要畫濃厚的妝,想要清洗干凈,首先就是要用菜油等把妝給洗清掉,在用香皂把油脂給清洗一遍,最後再用清水潔面。其實這種方法跟我們使用的化妝油一樣,都是利用了油脂相溶的原理把面部的妝給清洗干凈,之前回老家忘記拿卸妝水,小編就曾經用花生油洗清了一邊,確實很有效果,只不過臉上油膩的感覺很不好受。

F. 古代女人用什麼化妝,用什麼卸妝

口紅

古代稱口紅為口脂、唇脂。口脂朱赤色,塗在嘴唇上,可以增加口唇的鮮艷,給人健康、年輕、充滿活力的印象,所以自古以來就受到女性的喜愛。這種喜愛的程度可以從《唐書·百官志》中看到,書中記:「臘日獻口脂、面脂、頭膏及衣香囊,賜北門學士,口脂盛以碧縷牙筒。」這里寫到用雕花象牙筒來盛口脂,可見口脂在諸多化妝品中有著多麼珍貴的地位!

口脂化妝的方式很多,中國習慣以嘴小為美,即「櫻桃小口一點點」,如唐朝詩人岑參在《醉戲竇美人詩》中所說:「朱唇一點桃花殷。」

唐朝元和年以後,由於受吐蕃服飾、化妝的影響,出現了「啼妝」、「淚妝」,顧名思義,就是把妝化得像哭泣一樣,當時號稱「時世妝」。詩人白居易曾在《時世妝》一詩中詳細形容道:「時世妝,時世妝,出自城中傳四方,時世流行無遠近,腮不施朱面無粉,烏膏注唇唇似泥,雙眉畫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態,妝成近似含悲啼。」這種妝不僅無甚美感,而且給人一種怪異的感覺,所以很快就不流行了。

G. 沒有卸妝水,沒有卸妝油,那古代女子如何卸妝

自古以來,人類就為追求美付出了無盡的努力。為了讓自己的外表更漂亮,人們發明並出口了紅色、粉底液、高光、散粉等化妝品,讓我們的妝容看起來更加精緻。同時衍生出了一系列卸妝產品:卸妝水、潔面油、卸妝水等等,琳琅滿目。

只用清水洗臉,當然會有一些化妝品殘留,長此以往會對皮膚造成傷害。那麼聰明的古代女性如何卸妝呢?

沒有卸妝和潔面油,古代女性如何卸妝?有一種方法至今仍在使用


《阿房宮賦》曾描寫後宮化妝卸妝的場景:「星辰閃耀,開妝鏡;綠雲擾亂,梳焦姣也;溪水漸倦,肥水棄。」


可以說中國女性化妝的歷史非常悠久。暫時不談卸妝。先說古代女性用的化妝品。它們是由什麼製成的?

H. 古代沒有卸妝水,那麼古代女子是怎樣卸妝的呢

在古代的化妝品真的是純天然的。她們的化妝品是水溶性的,好卸又護膚古代卸卸妝法一:淘米水

淘米水是最早使用的卸妝洗臉水,淘米水被列為民間偏方是有道理的,經常洗米做飯的人,手的部分的嫩滑度比手腕高。

卸妝法二:澡豆

澡豆是粉狀的,用於洗手,洗臉,能使皮膚滑潤光。宋代以前沒有成團的「肥皂」,用的是「澡豆」,是以豆子研成的細末作為主料製成而得名,是全能化妝品,洗手、洗臉、洗頭、沐浴、洗衣服,總而言之,一切污漬、油脂,「澡豆」全搞定!因為配料是食材,據說吃到肚子里「溶解脂肪」的功效就像用肥皂去污,又干凈、又徹底。

卸妝法三:肥皂

宋代是將皂角與香料、各種美容效果的中草葯配在一起,搗成碎末再凝聚成團,做成團塊形式的成品,在市場上出售。調制出的香皂不僅可以洗凈面部油污,還有清熱涼血、活血生肌、芳香開竅的功效,同時還可以滋養皮膚,祛除色斑,是不可多得的美容和護膚品

卸妝法四:花生油

戲曲的妝容比較特殊,面部需要用到油彩,是不溶於水的,所以古代卸戲曲妝一般使用麻油、菜油、花生油。這樣就和現代的卸妝油是同一個道理。(轉自網路)

I. 古人卸戲曲妝用什麼工具

古人使用的卸妝神器有四種:1.淘米水;2.澡豆;3.肥皂;4.植物油。

自古以來,愛美是女人的天性,所以不管是在現代還是在古代,化妝品一直都與女子的生活息息相關,而且古書中也一直記載古代女子化妝的內容,但是,我們都知道,只要化妝那就必然離不開卸妝,現在我們有卸妝水、卸妝油,但是古代的女子,也有她們的卸妝神器。

淘米水
淘米水是古代女子最早使用的卸妝洗臉水。在《禮記·內則》中記載:「三日具沐,其間面垢,燂潘清靧」,而這里的「潘」指的就是帶有溫熱的米汁。

澡豆
在葯王孫思邈的著作《千金翼方》中記載,有一種叫作澡豆的東西,在古代可以說是用途廣泛,古人用它來洗頭洗澡,甚至洗衣服,所以從魏晉開始,一直到唐朝時期,澡豆一直是人們居家的必備外出之物。

肥皂
宋代時期,人們將皂角、香料,還有各種有美容效果的中草葯配在一起,研磨成粉再凝結成團,這樣製作出來的香皂不但可以清洗面部,而且還能滋養皮膚,可以說是美容護膚合二為一。

植物油
大家都知道,古人喜歡看戲,而戲曲的妝容都需要用到油彩,這種妝是很不好卸下去的,因為油彩不溶於水,所以,古人為了卸掉這種妝容,會使用麻油、菜油、花生油之類,聽起來似乎有些像我們現代的卸妝油。

古代女子的化妝品,一般被稱為胭脂香粉,而這種香粉多是以粟米作為原料,然後添加入各種香料製作而成,因為粟米本身有一定的黏性,所以敷面後才不容易脫落,到了後來人們又發現了鉛粉,因為不像粟米粉那樣容易變質,而且上妝後更加細膩潤白,所以很受古代女子推崇。

熱點內容
蕊膚雅面膜一般敷多久 發布:2023-08-31 22:03:54 瀏覽:2781
質地較濃防曬霜怎麼使用 發布:2023-08-31 22:00:02 瀏覽:1428
專業化妝師如何貼雙眼皮 發布:2023-08-31 21:58:43 瀏覽:1380
雞蛋清加什麼美白祛斑最快 發布:2023-08-31 21:58:35 瀏覽:1333
資生堂櫻花美白淡斑精華多少錢 發布:2023-08-31 21:57:45 瀏覽:1117
孕婦喝什麼美白飲最好 發布:2023-08-31 21:55:12 瀏覽:1995
瑪西化妝品怎麼樣 發布:2023-08-31 21:55:06 瀏覽:1588
為什麼護膚品一旦停了就嚴重 發布:2023-08-31 21:50:21 瀏覽:1578
補水什麼時間做 發布:2023-08-31 21:47:15 瀏覽:1484
為什麼一年四季都做好防曬 發布:2023-08-31 21:45:25 瀏覽:1390